近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桃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的承办人、七台河市桃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庭审结束后表示,无人机技术在取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案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2017年9月,吴某在未获得林业部门许可的情况下,私自委托唐某砍伐其承包的造林地中的树木,用于制作人参种植床,非法获利7.2万余元。经鉴定,此次事件导致滥伐落叶松103.6立方米,破坏了约120立方米的森林资源,毁坏了124.5亩的土地,改变了土地用途。
检察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滥伐林木的区域面积较大,且行为人在案发后进行了部分补种,传统的拍摄手段难以全面展示破坏情况及严重程度,也缺乏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林地损失和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因此,检察官决定采用无人机进行取证工作。通过无人机对124.5亩的滥伐现场进行多角度拍摄,成功获取了大量影像资料,确认了破坏范围和程度,并收集了超过1GB容量的视听证据。
最终,法院支持了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请求,判决两名被告共同赔偿32万余元,用于弥补林地损失和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这一案例表明,无人机技术在环境损害案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直观的证据,有助于公正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