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水利局积极应对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探索新时代“互联网+”治水新模式。在大沽河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启动了数字大沽河工程,收集河道的各种监管数据、监测数据和监控视频,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了流域管理对象的数字化、管理过程的可视化和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该工程覆盖了170多公里的河道,通过安装和升级水雨情监测设备,完善流域内的水文监测网络,建设并接入了79个雨量站和164个水位自动监测站,确保了全流域内干流及支流水利工程的降雨量和水位能够实时监测。此外,还安装了92个取水计量设备,并接入了4处水库的取水口计量设备,建立了1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对全流域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的实时监测。
工程还新增了214个视频监控设备,并接入了129个现有设备,实时采集大沽河干流堤防、拦河闸坝、次要支流河口、交通桥梁、流域内大中型水库、水文站和管理设施的视频信息,为流域内的重要水利设施和管理设备提供了全天候的监控,成为日常管理的有效工具。
传统的人工巡查效率低下且存在盲区,为此,大沽河管理局引入了无人机技术,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八乱”问题进行精确监测,并对堤防险情、河道水情和盗伐林木等情况进行实时记录。无人机巡查不仅提高了巡查效率,还将河道情况纳入信息化系统,对7条主要支流也进行了定期影像巡查,重点检查河道管理范围内水资源生态状况及违法行为,并进行定位、标注和提取影像资料。
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被记录在案,并制定了详细的整改计划,为后续的整改工作提供了依据。今年首轮空中巡查已经结束,共发现了167个问题,并及时通知相关地区进行了整改。无人机巡查显著提升了巡查效率和管理水平。
数字大沽河工程整合了固定监测、人工巡查和无人机巡查的数据,涵盖了河道重点区域、水质水位、雨情水情、取水口、排污口、洪峰流量、闸坝调度和堤顶道路、堤防绿化等方面的信息。工程还导入了大沽河的历史水文数据,通过大数据平台形成了覆盖全流域的水利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实现了与全市河长制管理系统及区(市)相关部门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为各级河长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有效解决了跨区域、跨部门职责交叉和协调难题,对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起到了关键作用。
今年,大沽河管理部门通过四级联动的信息平台,及时制止了11起非法捕鱼和采砂行为,主要河道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以上标准,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为沿岸众多产业园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水源保障。秉持共建共享的新理念,数字大沽河工程的基础数据向公众开放,两岸现代农业园区提供实时的雨水情、旱情分析、水质水位等信息,助力种植结构优化,推动乡村振兴。
张明村是即墨区移风店镇的一名科技种植大户,他表示:“几年前,取水口的水质并不理想,但现在大棚里的生态种植作物对水质要求较高。水务部门提前通报水质情况,我们也可以随时上网查询,无论是饮用水还是灌溉用水都让我们感到很安心,发展生态农业也更加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