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幸参与了三款测绘无人机的性能对比测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我们观察到了市面上常见的一些无人机的表现。希望通过以下内容,能为有相关需求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出于某些商业因素和隐私考虑,本文尽量减少了涉及公司和个人的部分,保持客观公正。
在参与本次比测的团队中,“翔宇”团队规模最大,共有5名成员;Trimble UX5团队紧随其后,有4名成员;“天狼星”团队则只有2人。经过实际测试,去掉销售人员和学习人员,真正需要操作无人机的团队人数分别为:“翔宇”3人(最低要求),Trimble UX5和“天狼星”各需1人。
在所测试的无人机中,“翔宇”无人机系统体积最大,翼展和机身长度分别达到3.3米和2米,整体重量为19公斤。此外,其弹射架长度超过3米,需要两人协作才能移动。由于未采用一体化设计,“翔宇”需要大量拼装操作和辅助工具,因此需要多个运输箱和独立的发射架来容纳无人机及相关设备。不过,该无人机的制造工艺一般,长期使用可能会对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相比之下,Trimble UX5的机体一体化程度最高,尺寸最小(100厘米×65厘米),重量最轻(2.5公斤),制造工艺最佳,采用特殊泡沫材料,工艺精细。
拓普康“天狼星”无人机系统同样需要手动安装机翼,但整体操作相对简单,飞机尺寸(163厘米×120厘米)较小,重量(2.7公斤)较轻。整体工艺水平介于“翔宇”和Trimble UX5之间。
在无人机系统发射准备过程中,“翔宇”耗时最长,接近一个半小时。这包括机体组装、电台架设、无人机磁罗盘校准(平转校准、翻转校准、磁偏角校准)以及弹射架的架设。
由于采用了整体化设计,Trimble UX5的准备时间最短,从设备开箱到无人机发射升空,包括无人机硬件检查、飞行系统检查及弹射架安装,总共只需约5分钟。
拓普康“天狼星”大约半小时即可完成准备工作,主要耗时部分为RTK的架设。
“翔宇”和Trimble UX5都采用弹射方式作为无人机的降落和发射方式。然而,拓普康“天狼星”的降落方式最为便捷,采用人工抛射,之后利用螺旋桨驱动即可,不需要额外的弹射架。
在回旋上升过程中,“翔宇”由于机体尺寸和重量较大,需要较大的回旋半径,并且需要多次回旋后才能进入作业航线,而其他两架无人机则能够更快地回旋至所需高度,开始测量作业。
在操作模式上,“翔宇”可切换电子系统自动控制和遥控器手动控制两种模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仅在发射和降落时切换至手动模式辅助控制,巡航时通常采用自动操作。Trimble UX5在发射前设定飞行路径后,全程采用自动飞行。而“天狼星”也配备了遥控器进行手动操作,但在降落时才使用。
在巡航过程中,由于空中姿态难以精确捕捉,从远程控制系统来看,尺寸最大的“翔宇”无人机空中姿态最为稳定。
在降落时,由于机体尺寸和重量较大,“翔宇”需要更大的回旋半径和较长的回旋时间。同时,“翔宇”采用了降落伞方式降落,避免了硬着陆可能对无人机造成的损害,并且机头部分设计为可拆卸,便于更换耗材。
Trimble UX5由于机体较小,采用直接滑降方式,自动化程度较高。降落时,无人机螺旋桨会反转两次,减缓滑降速度,减少机身耗材的损耗。
“天狼星”同样采用直接滑降方式,但增加了降落时手动遥控辅助控制的功能,整体降落姿态最为平稳安全。
“翔宇”无人机的优势在于最长的飞行时间和最大的单次飞行覆盖范围。然而,由于组装过程复杂,准备时间较长,在需要频繁更换起降地点的条件下,其一天内的起降次数明显少于其他两款无人机,整体效率并无明显优势。此外,由于该无人机系统的集成化程度不高,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Trimble UX5无人机系统则凭借其高集成度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起降,操作简便且自动化程度高,一天内可完成多达7到8次起降。不过,由于该系统目前不具备PPK功能,需要设置地面控制点,这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
“天狼星”无人机在单次飞行覆盖范围方面最小,但由于采用RTK定位和测量,对GPS信号质量要求较高,在信号不佳的情况下,数据精度会受到影响。
此外,“翔宇”无人机系统体积最大,对起降场地的要求最高,需要较开阔的区域进行起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