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最新公布的一项专利,韩国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巨头三星似乎计划利用无人机进军拥挤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该专利详细描述了一款配备折叠臂的无人机,集成了多种传感器、至少一台摄像机、陀螺仪、加速度计和气压计。尽管无法确定这款无人机是否会以及何时上市,目前它仅存在于专利阶段,但三星希望通过无人机的发展解决一些迫切的需求。
专利指出,虽然无人机最初是为了军事和侦察目的而设计的,但其摄像功能已经在商业和消费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然而,尽管螺旋桨和机身尺寸提升了飞行性能,笨重的外形却限制了它们在消费市场的吸引力。便携性成为许多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为此,专利表明,三星的无人机可以将手臂折叠起来:“因此,这项专利展示了可变形的无人机:可以卸下所有四个螺旋桨,并且无人机的长度可以翻倍。翅膀可以折叠进机身。无人机后面还配备了一个摄像头,可用于视频拍摄。无人机机身提供了兼具便携性和飞行功能的可变形机身。”
此外,该专利还包括了可以通过智能设备操作无人机的接口技术。这些设备具备通用功能,包括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PC进行无线控制的能力——基本上,可以使用任何“电子设备”连接。三星提到,甚至包括家用电器,如洗衣机,可穿戴设备,甚至是“身体安装型”或“生物植入型”的设备,比如植入皮下的芯片。
界面上可以显示无人机的操作状态,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屏幕上的类似操纵杆的控件进行操作。用户还可以看到室外温度、风速和湿度等信息。
Dronebelow等媒体表示:“三星即将推出的无人机将成为可以与三星Galaxy智能手机配套使用的配件。”
根据专利文件,该无人机包括具有第一外壳结构和第二外壳结构的机身,以及连接到机身或位于机身外部的无线通信电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无线通信。多个推进系统连接到机身,并且导航电路被配置为控制这些推进系统。至少一个推进系统包括多个可以折叠到第一外壳结构或第二外壳结构中的折叠臂,由导航电路控制的电动机,以及连接到电动机的螺旋桨。
有趣的是,这种内嵌折叠结构使得无人机由两个“隔间”组成,这两个隔间可以联动滑动,形成紧凑的便携式单元。
“在第一外壳结构和第二外壳结构中,机身在第一形态下具有第一长度,而在第二形态下具有比第一长度更长的第二长度。机身具有至少一个凹槽,用于容纳部分推进系统,并且无人机在第一形态下的凹槽外部使用多个推进系统进行飞行。”
在全球主要智能手机制造商中,三星成为首个大胆尝试的公司(国内的小米已经进入)。该公司正在认真考虑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无人机市场取得成功。作为科技巨头,三星正计划开发一种实用的无人机,为自家的Galaxy手机提供配套服务,并推出下一代可折叠配件。
上图展示了三星电子本月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注册的可变形无人机(左侧)和无人机操作界面的系统设计图(除相机外)。
三星电子正在积极布局无人机业务。随着全球IT行业的智能无人机竞争日益激烈,韩国科技巨头正努力在技术开发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这份专利是三星在2018年的第五项无人机相关专利。据韩联社报道,截至今年1月1日,三星电子在美国已累计获得75596项专利,相当于IBM公司的1.6倍。在最新的专利统计排行榜中,美国公司占据了46个席位,欧洲公司占14个席位。中国公司仅有两家上榜,分别是华为(排名第61)和联想集团(排名第93)。
据行业观察家和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消息,三星至今已注册了多达16项标注为“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相关专利。这一数字从2016年和2017年的各一项增加到今年的大幅增长,表明三星正在全力以赴。
在智能手机销售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苹果计划造车,而三星可能正准备将无人机作为下一个重要领域。通过申请无人机专利,三星有望在市场中占据主动。
今年,三星基于各种无人机操作界面和技术,注册了多种无人机设计专利,如UFO和直升机形状的无人机。
行业观察家指出,自2016年以来,三星已多次申请与无人机相关的设计和技术专利,以争取在无人机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除了苹果和华为等竞争对手,谷歌和亚马逊等全球IT巨头也开始加入“无人机竞赛”,通过结合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扩展业务范围,三星可能会加入这场竞争。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最新分析,全球无人机行业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30.6%,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95亿美元(约33.34万亿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