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在贵州安顺的一座机场,成飞研制的翼龙1D无人机成功完成了首飞,整个飞行过程持续了30分钟,最终安全着陆。此次飞行标志着成飞首次大规模应用复合材料,几乎达到100%的复合材料用量。众所周知,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现代先进飞机普遍采用大量复合材料来减轻重量。回顾中国飞机使用复合材料的历史,可以看到其比例一直相对较低,例如早期的歼10战斗机只有6%的复合材料,而最新的歼20战斗机也只有20%左右。
翼龙1D无人机的一大特点是其全面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其中白色部分为玻璃钢材质,而绿色部分则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这种材料通常被称作T700或T800级别。这些复合材料在中国多款军用飞机和运输机上也有广泛应用。
从外观上看,翼龙1D的机身非常光滑,几乎看不到铆钉,这正是复合材料的一大优点——可以实现一次成型。尽管有人可能会质疑,既然翼龙1无人机已经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为什么还要研发这款新机型?事实上,翼龙1无人机虽然订单量超过100架,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载重能力仅为200公斤,且最大飞行高度仅为5000米,这对于安全飞行来说并不理想。因此,应客户需求,成飞对翼龙1进行了重大改进,使其成为现在的翼龙1D。
翼龙1D不仅在载重能力上有所提升,其最大飞行高度也达到了7500米,从而增强了飞机的安全性。为了实现这一点,翼龙1D采用了新型大功率发动机,同时优化了机翼设计,增加了机翼展长,由原来的14米增加到17.6米。此外,翼龙1D还增加了两个挂载点,每个挂载点可承载100公斤武器,使得总载重量达到了400公斤。这样的改进不仅提升了飞机的载重能力,还延长了其续航时间,从原先的20小时增加到了35小时。
翼龙无人机系列的技术水平虽不及歼10和歼20战斗机,但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成飞和成都所在研发翼龙无人机的过程中,从最初的简易滑翔机逐步升级,不断采用高新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翼龙无人机因其出色的性能受到了国际市场的欢迎,被誉为“反恐利器”。
当前,螺旋桨驱动的大展弦比单发无人机的市场潜力逐渐被挖掘殆尽,未来可能是隐身三角翼无人机的时代。2018年珠海航展上,航天科技集团率先展示了彩虹7隐身无人机,而同期成都展出的无人机尺寸和重量均较小。这表明,航天科技集团已意识到在传统螺旋桨无人机领域的局限性,并提前转向隐身无人机的研发。面对这一趋势,成都也在积极探索更大尺寸的隐身无人机,力求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彩虹7无人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无人机市场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