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翼龙无人机的消息非常火热。首先是全复合材料机身的翼龙 I-D成功首飞,紧接着第100架翼龙无人机被交付并出口。这些消息综合起来,结合相关照片,揭示了成飞翼龙无人机的生产情况和年产量。
除了翼龙 I-D的成功首飞之外,本周还见证了翼龙家族第100架无人机的交付。该无人机拥有一个更大的天线罩,可以安装卫星通信天线。
照片显示,这架翼龙无人机的生产编号为WD1525,可能代表第15架第25批次的产品,即将交付给本国客户。交付仪式在圣诞节当天举行,这似乎也是成飞为出口市场生产的无人机,因此显得格外隆重,充满了节日气氛。
翼龙项目的总工程师李毅东表达了对成飞无人机在国际市场前景的热情。他接受地方电视台采访时提到,不同版本的100多架翼龙无人机正在等待交付。
据估计,翼龙项目已经运行了近十年,平均每年生产10到12架无人机。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成飞计划扩大生产线,并考虑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授权生产。
12月23日,翼龙 I-D在中国西部的一个不知名机场完成了首次成功的飞行测试。这架全复合材料制造的无人机在当天下午4:32成功着陆,完成了30分钟的飞行。
翼龙无人机的进展按照计划顺利进行,这一里程碑事件是在今年8月宣布后实现的。官方声明指出,全复合材料无人机的研发不仅满足了现有客户的需求,也提升了中国无人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与2009年首次飞行的早期翼龙 I相比,翼龙 I-D在多个方面都有所提升。得益于空重减轻和空气动力学外形的优化,翼龙 I-D能飞得更高,外挂负载更重。
除了能够继续利用已在国内外成功应用的技术外,翼龙 I-D还为现有客户提供了一种升级方案,无需额外的后勤支持和人员培训,从而更好地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和新需求。
在翼龙 I、翼龙 II和翼龙 I-D之后,人们期待翼龙 II-G和翼龙 X的推出。其中,翼龙 II-G是翼龙 II的升级版,重量达到4吨;而翼龙 X则更接近英法计划中的未来空战系统(FCAS)概念,即空客公司和达索公司正在开发的欧洲未来空战系统或下一代战斗机,能够在隐形战机的指挥下协同作战,概念非常先进。那么,未来的歼20或成飞的第六代战机是否会指挥一大群翼龙无人机作战呢?
翼龙无人机之所以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部分原因在于其价格仅为美国MQ-9无人机的四分之一,性能却相当。若采用全复合材料制造,其性能甚至可能超越MQ-9。此外,其后勤维护和操作简便,赢得了世界各国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