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门槛 无人机产业“飞”得更高
作者头像
  • 金融资讯
  • 2019-01-03 17:43:26 3

全球民用无人机产业正在迅猛发展,据统计,到2022年,该市场总值将达到150亿美元,出货量将突破62万架,有望成为全球航空航天领域增长最快的分支之一。在中国,民用无人机的表现尤为突出,产值持续高速增长,其中大疆一家企业就占据了全球市场72%的份额。

民用无人机产业是一个新兴的高科技领域,随着产业的快速增长,如何在创新、安全管理和生产制造等方面推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变得尤为重要。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无人机制造企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件》),旨在进一步强化无人机行业的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核心竞争力。

《条件》的出台旨在促进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天津大学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研究所副所长齐俊桐表示,中国无人机制造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市场份额、研发制造能力和应用广度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

目前,中国民用无人机在航拍、农业植保、物流运输、救援、野外巡查、环境测绘和能源巡检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民用无人机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法规标准体系滞后、飞行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缺乏、部分核心技术不足和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条件》从基础条件、创新能力、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质量控制和员工素质等多个维度对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齐俊桐认为,《条件》的实施表面上是对行业的监管,实际上是通过规范生产和提高质量来促进无人机行业的良性竞争。

国内一家无人机企业的负责人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缺乏高端无人机研发和消费标准导致了管理混乱,特别是低端无人机的快速扩张引发了恶性竞争。《条件》的出台有助于通过规范生产和保证质量来优化整个无人机行业的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并加速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崛起。

在技术创新方面,齐俊桐指出,随着智能化趋势的加快,消费者对无人机功能的需求日益提升,工业应用对无人机提出了更多技术和安全要求。然而,民用无人机的智能制造面临许多挑战,包括缺乏核心技术、主要依赖组装业务等。因此,《条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研发制造水平,并要求企业每年的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当年总营业额的4%。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的汪盛平认为,《条件》中的要求体现了无人机行业的独特特点。每架无人机在出厂前都必须进行飞行测试,以确保安全。此外,《条件》还要求企业生产的无人机应具有飞行限制功能、感知避让功能和唯一的产品编码,满足身份识别要求,并在外包装和产品说明书中提示依法依规飞行,警示飞行风险。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条件》的出台将对无人机企业和整个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促使企业提升质量和竞争力。资本的支持对于无人机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条件》将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规范的企业集中,加快培育优势企业。齐俊桐预计,无人机企业将迎来一轮洗牌,不具备足够技术积累和专业能力的企业将被淘汰,而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则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条件》还将促进无人机产业上下游资源整合,推动企业间的合作,进一步促进民用无人机行业的集群发展。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金融资讯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门槛这个产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