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频繁发生无人机干扰飞机事件,导致航班备降、返航等情况频发,给民航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为应对这一问题,山东省政府近日发布了《山东省机场净空管理规定》,并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据统计,自2017年起,山东已发生多起无人机干扰飞机事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事件不仅造成了航班备降和返航,还导致了大量的航班延误。例如,2017年3月15日,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因无人机入侵导致多个航班备降、返航,直接经济损失严重。
在所有运输机场中,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和青岛机场受到的无人机干扰最为严重。特别是在2017年2月至4月期间,青岛机场连续发生三次无人机干扰事件,好在发现及时,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这些干扰事件多发生在夜间,工作人员通过小型雷达及时发现了无人机,并采取了避让措施。
为了应对无人机干扰问题,机场管理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建立电子围栏、采用反无人机技术以及培训专业人员等。然而,由于无人机体积小、飞行高度低,加之许多无人机操作者缺乏资质,这些措施的效果仍然有限。
为此,山东民航监管部门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无人机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规范无人机的操作和使用。新规明确规定,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内禁止升放无人驾驶航空器、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等升空物体,同时也禁止放飞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这意味着在机场周边放飞无人驾驶航空器、风筝、家鸽等行为将被严格禁止。
通过这些措施,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无人机干扰事件的发生,保障民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