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顺丰发布了多份关于债务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公告,旨在优化资产结构并加强信息化建设。
1月3日,顺丰控股宣布,为满足国内外业务扩展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其全资子公司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SF Holding Investment Limited将在国内外发行总额不超过16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融资产品,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等用途。同时,顺丰还计划将新增的近4亿元募集资金用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研发,不再对“智慧地图”及“无人机运输研发”项目进行投入。
发行债券以优化资本结构
公告指出,此次发行的债务融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境外美元债券、境内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及其他债务融资产品。境内发行规模预计为100亿元人民币,境外发行规模预计为等值60亿元人民币。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债务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用途。
募集资金助力业务拓展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顺丰逐步转型为综合物流服务商和技术平台,募集资金有助于公司在各个业务环节加大投入并拓展市场。顺丰方面表示,发行债务融资产品有助于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此前,顺丰子公司SFHI已在境外成功发行5亿美元债券,以拓宽融资渠道和优化债务结构。与此同时,子公司泰森控股在国内陆续发行了14.7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券、15亿元人民币的超短期融资券和10亿元人民币的中期票据,总计融资近74亿元人民币。此外,顺丰还通过参与多个海内外投资基金,推动产业运营与资本运营的良性互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研发投入短期内影响利润
尽管顺丰在具体业绩方面未延续之前的快速增长趋势,其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达到653.68亿元,同比增长31.19%;然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0.28亿元,同比下降16.87%。这标志着自2017年借壳上市以来,顺丰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的情况。同期,申通、韵达和圆通的净利润均呈正向增长。第三季度内,顺丰实现营业收入228.64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滑54.84%。公司将其归因于上年同期处置丰巢科技股权投资收益及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综合影响。
东北证券研究报告指出,顺丰第三季度收入保持较高增速,主要得益于重货、冷链、同城配送等新业务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公司正处于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的关键阶段,高投入和快速拓展尚未成熟的快递经济件业务及其他新业务,导致毛利率短期大幅下滑,研发费用率显著上升,从而对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智慧物流与综合服务
顺丰董事长王卫曾公开表示,相比业务量市场份额,公司更重视收入质量和客户服务。未来顺丰将致力于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不仅关注传统的4000亿元快件配送市场,更着眼于12万亿元的大物流市场。公司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为客户提供仓储管理、销售预测、大数据分析、物流配送和金融管理等一体化解决方案。10月底,顺丰宣布将斥资55亿元整合DHL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的供应链业务,以增强其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新增4亿资金投入智慧地图和无人机
值得一提的是,顺丰在同期发布的另一份公告中提到,将新增近4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加大对原募投项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研发项目”的投入。
根据公告,顺丰此前通过定向增发人民币普通股筹集近80亿元资金,截至2018年底,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投入近95%的资金。然而,考虑到中转场建设项目和航材购置及飞行支持项目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公司未来将持续增加科技研发的投入,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决定减少对部分子项目的资金投入。南都记者注意到,减少投入的项目包括长春、合肥、义乌、宁波、温州和无锡等地的分拣中心或电商产业园。
智慧地图与无人机运输
公告显示,“智慧地图”和“无人机运输研发”项目将成为2019年顺丰的重点投入方向,以实现自动化物流战略。顺丰表示,通过无人机项目的实施,可以带动区域内无人飞行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市场驱动力。大力发展物流智慧地图服务,则可以在智慧城市决策、企业智能决策等场景中广泛应用,支持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现代快递服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以无人机、无人车和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物流行业的共同趋势。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指出,现阶段头部快递企业总体上保持中高速增长,中转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顺丰在科技含量和研发投入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然而,进入2019年后,上市快递企业的股票将陆续解禁,中国邮政的上市进程也将加快,物流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认为,随着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应用,资源利用效率比资源拥有量更为重要,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因此,顺丰需要在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加大投入,以保持其核心竞争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撰文:南都记者 傅晓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