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伊朗军队在波斯湾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无人机集群空袭演练,主要针对驻中东的美军,展示了其军事实力。此次演习中,伊朗军队部署了至少50架国产攻击型无人机,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无人机。其中,“雷电”隐身无人战机首次以集群形式亮相,并公开了其投弹画面。
尽管从技术角度看,伊朗的无人机技术仍难以与出口广泛的无人机强国匹敌,但从多次公开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两个关键点:一是伊朗已经建立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军用无人机生产体系,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和装备;二是伊朗高度重视军用无人机的应用,认为它们在战争中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不对称作战手段。
尽管伊朗的政治体制受到外界广泛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遭受国际制裁,伊朗被迫在国内发展出了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尤其是在军工领域。虽然伊朗生产的武器装备通常功能有限,但具备较高的自主生产能力,这使得它在面对外部技术封锁时比强调“军工自主”的印度更具优势。
那么,为何伊朗能够迅速发展无人机技术呢?这与军用无人机的特点密切相关。相比于有人驾驶飞机,无人机无需考虑飞行员的身体条件,对机载设备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这大大降低了制造门槛。即便是重量不到100公斤的小型无人机,一些具备基本生产能力的企业也能尝试制造。
考虑到伊朗的工业化水平和技术现状,自行制造先进的三代改进型战机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甚至直接复制现有型号都存在困难。因此,伊朗选择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人机的发展上,无论从难度还是实用角度来看,这都是更为明智的选择。此外,美国和以色列作为伊朗的主要对手,均是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且在中东地区长期使用无人机。这促使伊朗能够观察并学习这些国家的无人机应用经验。
军用无人机的开发并不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只要有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雷达技术和数据链系统,就可以制造出高性能的产品。然而,即便是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伊朗仍然能够制造出性能足以满足需求的无人机。近年来,伊朗的无人机不断投入实战,显示出其军用无人机产业已达到较高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一成就无疑对强调无人机优势的美国构成了挑战。如果美国想要对付伊朗,伊朗的无人机将成为一块难以轻易攻克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