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飞防是否能赚钱?这个问题并不容易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然而,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无人机植保要实现盈利,关键在于拓展业务链条。通过拓展业务链条,许多无人机从业者已经选择通过增加植保无人机的利润来寻求新的增长点。
3月12日,笔者注意到一则新闻:大疆销售农药将如何影响农资行业。虽然报道内容详尽,但核心信息是大疆农业无人机与下游农药生产企业合作。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合作对象是生产企业,而非传统的农资经销商。这样一来,大疆不仅生产植保无人机,还支持地方植保团队的发展,并且已经开始涉足农药销售领域。这种模式将会产生哪些影响?这是大疆在尝试新的商业模式,还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
对话小型植保无人机生产商:卖机器+卖服务+卖农药
3月初,在一次农药经营从业人员培训班上,笔者认识了一位来自山东潍坊高密的学员张姐。由于她所从事的行业,我们讨论了关于植保无人机的话题。讨论的内容包括植保无人机的制造、销售、服务提供、人员培训以及盈利模式等。简单来说,两人一拍即合。
作为一家受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小型无人机制造企业,张姐的公司不到十人的规模,却成功地实现了植保无人机的组装、维修以及服务提供。
1、销售困境
2018年被认为是植保无人机发展的关键年份。这一年,无人机的价格显著下降。作为行业领导者的大疆农业和极飞农业都在当年的新品发布会上宣布了产品降价的消息。大型企业的价格战直接影响了小型企业的利润空间。“现在机器越来越难卖了”,张姐说道,“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由于行业巨头大幅降价,小型企业依靠单纯销售无人机获取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与其他行业相比,植保无人机的盈利窗口相对较短。
2、转型之路:卖机器+提供服务
卖机器加提供服务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许多早期涉足无人机飞防业务的人士都是航模爱好者,他们自己组装无人机为农民提供服务,只是各自的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即使是行业领军者如极飞农业,也坚持“卖机器+提供服务”的模式。对于张姐的企业来说,转向提供植保服务是一种战略上的转变。
“基本工资2000元,加上作业提成,多劳多得”,这是张姐为招聘飞手提供的待遇说明。
依托高密地区高粱种植的需求,张姐的企业在植保服务方面表现良好,加之自产机器带来的成本优势,使得业务得以持续扩展,目前已经覆盖周边县区。
但是,张姐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难以招募到足够的飞手,人手短缺严重影响了市场开拓的能力。
尽管拥有成本较低的机器优势,张姐还看准了农药销售领域的潜在利润。
3、新机遇:投资60万元开设门店,准备大展拳脚
在交流过程中,张姐频繁地接听电话和回复微信消息。“现在非常着急,希望能尽快获得农药销售许可。”她表示。
随着国家对农药销售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农药销售许可证制度的推行将促使该行业迎来一轮洗牌。这对农药生产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张姐希望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搭乘财富增长的快车。“农资经销商拿货的成本更低”,张姐解释道,“例如除草剂,如果自己购买,成本可能超过10元,但如果从代理商那里进货,成本可能只有几块钱。”
确实,通过这种方式,利润可以翻倍。这也正是张姐急于参加农药培训课程,并尽快申请农药销售许可证的原因所在。因为这意味着她可以赚取更多收入。
我是农业无人机观察员,专注于农业无人机的研究与报道,担任《晓说·农业无人机·世界》网站的主编。
《晓说·农业无人机·世界》是国内唯一专注于农业无人机的个人网站。我们关注农业无人机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