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各类新型武器的功能日益强大,功能也越来越全面,甚至出现了多种无人武器。这些无人武器无疑推动了创新,可以显著减少人员伤亡,也能完成人类无法做到的任务,如无人机。无人机能够执行空中侦察或直接攻击任务,即使被发现也能迅速撤离;即使不幸被击落,也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既然无人机技术已经普及,未来是否会出现无人机母舰呢?如果真的出现,无人机母舰可以与无人机配套使用。目前,无人机母舰的技术已接近成熟,只差一些关键技术待突破。
未来的无人机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大型航母不仅建造周期长、造价昂贵,而且合格的飞行员培养也需要时间。相比之下,建造大量小型无人机母舰不仅有利于大规模生产,而且无人机飞行员的培训成本远低于传统战斗机飞行员。借助人工智能,即使是游戏爱好者经过简单的训练也能胜任大规模作战任务。
这些变化无疑增强了中等海上强国和小国海军的实力。由于地球曲率的限制,大型水面舰艇难以有效延长作战距离,只能增加自持力和导弹数量。因此,无人机母舰的出现使战术更加灵活,价格也更为低廉。无人机以舰船为中心,舰载导弹为主要甚至唯一的攻击手段,无人机作为超视距探测工具,既经济又实用,且具备较强的作战能力,尤其适合中小国家以水面舰艇为主的海军力量。
无人机母舰主要搭载舰载无人机,无需考虑飞行员和生命维持系统,因此可以装载更多武器、燃料和其他设备,从而拥有更强的攻击能力、更大的作战范围和更长的使用寿命。由于不需要考虑人体的生理限制,舰载无人机可以承受高达7到9倍重力的运动,其空中机动性能十分出色,在对抗传统飞机时具有显著的优势。
尽管无人机母舰前景光明,但仍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克服。例如,无人机母舰需要配备多样化的弹射和回收系统,包括电磁弹射装置和电磁拦阻装置。这些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力量大小,更适合大型无人机。对于小型无人机,则需设置垂直发射装置,以提高空中作业效率。
此外,无人机母舰还需要更高的智能化水平。由于缺乏飞行员的判断和直接操控能力,无人机的起飞、降落、飞行和作战将高度依赖其自身的智能化程度和远程控制。开发高性能的量子计算机,提升无人机的人工智能水平和自主作战能力,以及增强前后方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保密性,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