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企业的快速发展,无人机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从军事领域扩展至工业级和消费级市场,无人机的身份也从“军事利器”转变为“娱乐玩具”和“行业工具”。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如今,无人机不仅在摄影航拍、科研探索、交通管理、土地测绘、农业植保和消防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还在电力行业中成为巡检运维的关键力量。凭借灵活、高效、精准和便捷的特点,无人机推动了中国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电网建设,传统巡检面临挑战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生活用电需求的增加,中国的电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跨区域电网项目的相继完工,不仅提升了电力输送的主干网络,也使整体电网规模跃居世界首位。然而,电网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设备建设和规模,还需要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质量。这就需要通过日常的运维巡检来实现。
目前,中国电力巡检主要依靠人工方式。一方面,受地理环境、复杂地形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人工巡检存在诸多局限性和风险;另一方面,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也增加了巡检工作的经济负担。此外,人工巡检效率低、质量差、周期长,而且由于巡检工作本身的辛苦和高风险,吸引和留住巡检人员变得愈发困难。因此,传统的巡检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电网巡检的需求。
科技助力,无人机成为得力助手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巡检需要革新,以提高效率和质量。无人机无疑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由于无人机操作简便、携带方便,能够实时反馈信息,并且对降落环境要求不高,其在电力巡检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巡检人员的压力和安全风险,还能以高度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准确性,克服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限制,确保巡检任务的高效完成。
与传统的人工巡检相比,无人机具有机动性强、安全性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能够替代人工巡检员进行信息采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巡检效率和安全性,确保电力隐患及时消除。因此,无人机已成为电力巡检的重要选择之一。
据了解,自2014年起,国家电网已在山东等地大力推广无人机在电力巡检中的应用,通过建立无人机监测基地和培训中心,加快了无人机在中国电力巡检领域的广泛应用。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将无人机巡检纳入输电线路精细化管理目标,无人机电力巡检已进入推广阶段。
前景广阔,需加强专业化
尽管如此,无人机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在电力巡检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成熟。若想加快无人机电力巡检的落地和发展,促进市场快速增长,必须解决专业化的问题。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无人机产品需要具备更简单的操作性、更高的清晰度、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更高的飞行稳定性;二是无人机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和技能,以确保飞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从而减少非法飞行、隐私泄露等问题的发生。同时,专业化的无人机团队也是提高巡检效率和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
未来,只有从这两方面着手,解决无人机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无人机电力巡检才能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