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马付军
现任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薛坪镇武装部副部长
我在薛坪镇工作已有二十多年,是全县从事武装工作时间最长的干部之一。1999年,我负责管理镇里的应急器材库。当时,县人武部刚刚归军方管辖,各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县财政也较为紧张,因此基层民兵建设面临诸多挑战。那一年,我们进行了民兵应急分队的调整和重组,新入队的民兵达到110多人。上级要求我们必须组织新入队的民兵进行训练,但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训练器材严重不足。
那时候,我们的应急器材库条件相当简陋。那间破旧的瓦房里,只有铁架子上摆放着20根木棍和20个盾牌。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向当时的镇武装部部长秦新华表达了担忧。“小马,训练任务不能打折,没有器材也要想办法解决!”秦部长这样回应我。
无奈之下,秦部长想出了一个临时的办法:让我带领民兵上山砍一些直溜的木棍作为“警棍”,再找些木板钉上把手当作“盾牌”。这些自制的工具被民兵们戏称为“烧火棍”和“大砧板”。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完成了当年的新兵入队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层武装部建设逐渐完善,我们的应急器材库也得到了改善。从破旧的瓦房搬到了小平房,还添置了救生衣、应急灯、扑火扫把、电警棍、盾牌、对讲机、绳索抛投器等装备。然而,在一次救援行动中,我们发现自己的装备仍显落后。
有一次,辖区内一处山林发生火灾,我们迅速组织应急分队前往现场,但被蓝天救援队拦住了。他们身穿专业消防服,携带先进的割灌机和灭火弹,很快就扑灭了大火。“你们的防护措施不足,有危险,还是让我们来做吧!”面对蓝天救援队的专业装备,我们意识到,队伍优化的同时,装备也需要升级。
因此,在我的提议和县人武部的支持下,我们引进了无人机、红外夜视仪、割灌机、灭火弹等高科技装备。如今,我们的器材库已经焕然一新,“高大上”了许多。
今年6月12日,襄阳郊区14名驴友在户外探险时失联。我们立即派出无人机侦查救援排,利用无人机搜寻失联人员可能经过的路段,最终找到了他们丢弃的食品袋和饮料瓶,为救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所有驴友成功获救。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大山依旧在那里,而我从“小马”变成了“老马”。有幸的是,这二十多年我一直从事武装工作,见证了基层武装部和民兵组织建设的发展与进步。能为武装工作贡献力量,我感到无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