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款消费级硬件产品在国内迅速走红,那就是无人机。随后三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根据市场研究公司捷孚凯的数据,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国内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分别为15亿元、25亿元和39亿元(预计),年增长率均超过50%。同期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消费级无人机出货量已超过32万台。
然而,三年的快速增长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增长开始放缓。IDC 2017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航拍无人机市场出货量为12万台,同比增长59%,但环比下降3%。IDC预计,2017年中国航拍无人机市场增长将放缓,主要原因是消费需求暂时疲软以及产品体验与消费者期望之间的差距。
消费级无人机无法像智能手机那样保持持续强劲的需求,加上国内出台的相关限制性政策,导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速放缓。进入2018年后,许多无人机厂商开始转型,包括大疆也在这一背景下,于2019年开始涉足教育机器人市场。
相比之下,工业级无人机在行业需求和相关政策推动下,正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消费级无人机热潮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无人机的价值,如电力巡检、农业植保、安防巡查、森林防火等行业也开始关注这一新兴产品。
需求带来商机,商机吸引创业者。随着面向企业和政府的业务开始寻求无人机解决方案,一方面,大疆、派诺特、3D Robotics等头部厂商开始拓展业务,深入工业市场;另一方面,出现了像智璟科技、云圣智能、傲势科技等专注于工业级无人机的初创企业。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教育和技术迭代后,工业级无人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适应恶劣环境并培养专业飞手。2017年,以色列的Airobotics公司推出了Optimus全自动机场无人机,实现了无人机自主飞行和自动更换电池。同年7月,国内的云圣智能发布了虎穴自动机场,标志着国内工业级无人机进入“自动驾驶”时代。
全自动机场的概念类似于汽车的无人驾驶技术,但在复杂环境中应用仍有难度。云圣智能的虎穴自动机场利用三维实景建模地图模型,实现了无人机自主降落、巡查和返回,大大减少了人为干预。
云圣智能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陈方平在接受创客总部的天使轮投资后,将公司总部设在北京,作为研发中心。但由于北京严格的无人机飞行限制,公司在天津建立了飞行设计中心,负责生产和测试工作。
云圣智能的核心产品包括三维实景地图、物联网平台、全自动巡检系统、多元工具库、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其中,三维实景地图采用多元传感器技术,实现高精度测绘;物联网平台支持不同行业的设备互联和数据互通;全自动巡检系统即虎穴自动机场,具备自主更换电池和吊舱的功能;多元工具库支持多种吊舱自动更换;人工智能算法平台提供多种算法支持;大数据分析平台则对无人机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这些系统融合了计算机视觉、三维实景建模、多角度视频结构化和目标识别等AI算法,适用于多个垂直行业,如森林防火、安防巡检、石油巡检等。
尽管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受到广泛关注,但高技术集成度的产品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高稳定性和行业知识积累。云圣智能通过不断测试和行业深耕,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未来,工业级无人机市场需要更多专业化的企业来探索和覆盖,以解决行业痛点和需求。云圣智能计划继续深耕电力、安防、边防和智慧城市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