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电网输电工程的运维工作逐渐引入了大疆无人机,取代了过去危险的人力巡检。我们此次参观了位于新疆昌吉准东地区的国家电网输电工程,亲身体验了无人机巡检的过程。
新疆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大规模开发煤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条件。昌吉准东地区的煤炭资源质量优良,适合就地发电,已探明的煤炭储量高达2136亿吨,主要依靠火电发电。
在无人机应用于输电杆塔巡检之前,运维人员需要攀爬杆塔进行巡检,这种方法不仅风险高,而且效率低下。一般情况下,220千伏特的输电杆塔高度约60米,运维人员使用望远镜在地面观测,难以兼顾所有细节。借助无人机巡检,一次巡检过程大约只需8分钟,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
大疆M200 V2无人机凭借其智能控制系统和出色的飞行性能,能够适应高海拔、寒冷及多变气候等恶劣环境。它配备了自加热双电池系统,可在-20°C至50°C的极端温度下正常工作,续航时间长达38分钟。此外,其图传系统OcuSync 2.0支持8公里的图传距离,具备在2.4GHz和5.8GHz频段之间自动选频切换的能力,增强了抗干扰能力。
在巡查过程中,大疆M200 V2无人机通过拍摄图像和视频记录巡检情况。这些数据会被统一整理,逐一排查。巡检人员可以通过无人机传回的图像和视频,检查连接点、绝缘子、跳线、销钉等细节是否受损,及时上报问题,提升后续维修的效率。
目前,国家电网的无人机飞手均经过统一培训,培训周期约为两个月。这些飞手之前都是爬杆塔进行巡检的运维人员,因此能快速掌握无人机的操作和应用。目前,昌吉区域大约有15名无人机飞手,整个新疆省则有约200名相关从业者。
国电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输电运维5班聂勇班长介绍,无人机巡检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特别是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地区,无人机巡检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无人机还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检查,尤其是结合大疆热成像镜头,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巡查。
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新疆与华东之间的“电力丝绸之路”,每年可向华东输送660亿千瓦时的电量,相当于满足500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同时减少了大量的燃煤运输,对环保有着重要意义。
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电力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首次实现了在3000至5000公里范围内输送千万千瓦级电力的能力。由于线路跨越天山,大部分杆塔位于山区,部分塔位因地形限制无法达到,因此需要无人机进行巡检。
大疆M210 RTK无人机配备两个云台,可以搭载30倍变焦镜头和红外热成像镜头,适用于高难度巡检任务。这款无人机的续航时间约半小时,最大飞行速度可达84公里/小时,足以满足巡检需求。相比传统的人力巡检,无人机巡检效率大幅提升,单次巡检时间缩短至十几分钟。
大疆M210 RTK无人机拥有前视、下视和上视三种避障设计。前视和下视避障系统可在降落时识别地面障碍物,上视则是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顶部障碍物。无人机还配备了RTK定位系统,有效避免了强磁场干扰,保证了飞行的稳定性。
通过无人机巡检,不仅提高了输电线路检查的效率和安全性,还使检查更加全面和细致。大疆无人机在工业级应用中的表现,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领先地位。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大疆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的更多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