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的美,只有亲眼所见才能完全领略。
在央视爆款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二季中,四川篇展示了一段50分钟的空中旅程,从川东南的松潘高原到若尔盖大草原,一幅幅壮丽的美景展现出了阿坝的独特风光。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跨横断山脉北端与川东南高山峡谷的交汇地带。这片土地主要由高山峡谷和雪域高原构成,居住着近百万藏、羌、汉、回等民族的居民。
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阿坝州的13个县(市)居民居住分散,超过70%的乡村位于高半山区和边远牧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95%以上的地区属于高寒地带。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使得当地交通不便,信息流通受限,显得十分遥远和神秘。
2018年5月,阿坝州岷江流域的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在汶川县、茂县和松潘县同时进行。自2009年起,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阿坝州,显著改变了当地的贫困面貌。借助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和四川省低空空域改革的契机,阿坝州积极推进交旅融合、高原草地观光道路、提升应急救援水平、建立生鲜产品快速通道、吸引通航企业和打造无人机技术硅谷等措施,整合公路和航空运输资源,构建“路空一体”立体交通网络。
云端上的农庄:“出不去”、“进不来”
阿坝州以其绝美的自然风光闻名,但其高原高山、高海拔的地理环境也造成了交通闭塞的问题,一度让当地人难以出行,外地人难以到达。
作为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一部分,阿坝州的13个县(市)均为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县,近一半的行政村为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14.5%。交通运输部自定点帮扶以来,不仅补齐了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还拓展了“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交通+农村电商”等扶贫模式,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当地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曾经的高原“天险”如今已被一一攻克,一条条承载着藏区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道路已经建成:截至2018年底,阿坝州的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9255公里,乡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高半山区的贫困村民实现了“出门水泥路”的梦想,人流、物流、信息流进入偏远村寨,这些道路仿佛千万条吉祥的哈达,为村民们带来了希望。
数据显示,阿坝州的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10.4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0.47万人,贫困村从2013年底的606个减少到2018年底的33个,马尔康市、汶川县等10个县(市)实现整体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对于阿坝州而言,脱贫攻坚不仅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2017年四川成为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阿坝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低空空域改革:抓住契机,弯道超车
近年来,一系列利好政策如《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的出台和实施,为通航产业的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相对而言,低空运输体系的建设投资较少、见效较快,未来随着路网的完善,它还将发挥“优势互补”的重要作用。秉持这一理念,阿坝州政府积极探索未来的交通新模式。
“对于阿坝来说,低空运输是实实在在的需求,”阿坝州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交通运输部挂职干部林伟介绍说,“州内的13个县(市),除了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四个草地县外,其他大部分地区都分布在河谷地带,存在大量的高山村和高半山村,地面交通极为不便。低空航线可以大大缩短交通时间,提高通行效率,同时避免了地面的弯道、暗冰、连续下坡等安全隐患。”
2017年12月,四川省成为全国首个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的试点省份。阿坝州抓住机遇,在全州范围内布置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并根据四川省低空空域改革的要求,制定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及低空空域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阿坝州交通运输局负责管理职能,细化了各种飞行作业的管理方式,简化了申报流程,并对旅游景区的空域使用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
林伟表示,在阿坝州探索“路空一体”建设,不仅是对四川省低空空域改革的有效尝试,也是阿坝州“填补空白、补齐短板”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求,以及交旅融合快速发展和应急救援水平提升的需求,更是综合物流发展的需求,最终是为了满足百姓生活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路空一体’建设将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阿坝州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林伟说。
重点规划:从综合物流到交旅融合
为了更好地推进“路空一体”发展,阿坝州启动了《阿坝州低空运输体系规划》,重点是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实现农产品快速运输,解决邮政运输难题,同时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体验。
小金县海拔在1776米至6250米之间,许多村庄位于半山腰或山顶,被称为高半山村。当地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许多优质农产品。以松茸为例,由于运输方式受限,采摘户无法迅速将松茸送到收购商手中,经销商也无法快速批发到州外,导致各个环节耗费时间长,大大降低了松茸的价值。再加上现有的物流方式成本高、效率低,当地农民很难走上松茸致富之路。
2018年6月13日,阿坝州交通运输局和中国邮政集团阿坝分公司牵头,阿坝州无人机协会组织了一次无人机投递应用测试。测试显示,无人机等小型运输设备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高半山村的实际运输需求。
作为牵头人,林伟认为此次测试意义重大。他表示,测试为正常投递党报党刊、后期松茸运输等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无人机邮路的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们将通过规模化、精细化运营降低成本,为阿坝州打造一个‘路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满足州内的物资运输、应急救援、交旅融合、安全维稳等需求。”
如果说低空物流是当地群众的基本需求,那么交旅融合则是阿坝州“路空一体”的市场核心。
2018年6月下旬,阿坝州红原县月亮湾景区开展了“热气球上看日出”的特色体验项目,尽管只是试运行,仍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这一体验项目体现了新交通方式与旅游资源的融合与创新。
据阿坝州通航协会负责人介绍,阿坝州拥有大量“大地景观”属性的旅游资源,引入这种低风险、低成本的低空观光方式,不仅可以给游客带来新体验,还能增加游客粘性,使普通游客停留,发烧友留下。
此外,由于州内旅游资源相对分散,景点间的陆路交通服务能力较低,“路上时间”占用了游客大量宝贵时间,旅游效率低。而通过低空转场方式,不仅能满足高端消费人群对节省时间的需求,还能最大限度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
“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安全和提升旅游体验,我们正在论证滑轨牵引的方式来定制观赏线路,实现沿路、沿湖、沿山的可控观赏。未来希望做到技术可行、成本可接受。”林伟表示,“除了热气球观光,阿坝州还计划未来开展直升机观光体验,打造高原草地观光路线,在沿线分布‘无人机体验基地’‘滑翔机主题的航空游学基地’‘重走长征路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特色旅游站点,提升旅游质量,形成休闲游、体验游的新模式。”
阿坝州独特的高原属性、广阔的测试场地、合法的飞行空域、便捷的交通方式、充足的后勤保障,使其具备了“中国高原无人机测试认证基地”的潜力。
应急救援为百姓撑起“安全伞”
阿坝州处于活跃的地震带上,冬季雪灾、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林伟表示:“灾情发生时,现场侦察、人员搜救、信息引导、消防免疫、物资投递等工作仅靠人力难以完成,以无人机、直升机等为代表的空中力量将起到关键作用,这也是阿坝‘路空一体’的重要应用领域。”
提升应急救援水平,阿坝州从无人机技能培训开始。2017年至2018年期间,阿坝州举办了三期“超视距驾驶员(机长)”培训班,为无人机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进行了储备。
2018年5月,阿坝州岷江流域自然灾害应急大演练在汶川县、茂县、松潘县三地同时进行。在这场水陆空协同的应急救援行动中,阿坝州无人机协会组织了9家无人机企业参与,包括2架直升机和27台各类无人机,进行了三十多项演练科目。
“通过这次演练,展示了阿坝州应急救援能力和生命救助能力的提升。群众近距离感受到空中救援的优势,相关部门对加强‘路空一体’平面救援体系建设的认识更加清晰,支持力度更大。”阿坝州无人机协会会长兼秘书长范帆说。
阿坝州正计划在现有应急救援体系中,依托州级设备库、县级设备库、企业级设备库的支持,通过政府投入,将交通、国土、环保、卫生等部门人员组织起来,系统化地增加空中救灾设备和力量,并借助“路空一体”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应急救援产业。
高原环境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但对于低空运行的飞行器测试而言,阿坝却是最理想的试验场。据透露,无人机等飞行器设备的研发测试通常需要在极端条件下进行,而实验室很难模拟出真实的高海拔环境。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合法、安全的验证与测试,成为现阶段低空飞行器的迫切需求。在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等地区具有高海拔、大空间、无障碍飞行的条件,这样的场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非常稀缺,非常适合建设测试基地。未来通过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打造“中国高原无人机测试认证基地”,或将为阿坝“路空一体”建设带来深远影响。
从综合物流运输到交旅融合,从应急救援到无人机测试认证,阿坝州在“路空一体”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前行,我们期待阿坝州能在低空经济产业的带动下“应时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