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已经成为现代军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战术、战役乃至战略侦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随着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的广泛应用,无人机还具备了精确打击的能力。这一能力最早由美国军方在18年前首次实现,随后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自杀式无人机,这是一种极端的武器形式。
自杀式无人机类似于装有引擎和机翼的炸弹,具备隐身、静音、高效的特点,能够进行饱和攻击。无人机种类繁多,从翼展超过波音737的大型无人机到小型的RQ-4“全球鹰”以及微型战术侦察无人机,应有尽有。尽管大多数无人机仍需远程操控,但一些高级型号已经具备了自主活动的能力。然而,由于无人机的控制距离有限且信息传输受限,它们的认知能力和反应速度通常不如有人驾驶的飞机,事故率也较高,特别是那些体积较小的无人机,更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
作为现代空中力量的一部分,自杀式无人机因其隐蔽性好、性价比高以及无需人员伤亡等特性,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们的制造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部分原因是由于它们体积小、重量轻,使得它们的制造成本远低于有人驾驶飞机。有些自杀式无人机的制造成本甚至减少了数百倍。此外,由于大部分部件可以使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制造,这些无人机具有良好的雷达隐身性能,难以被发现。再加上它们噪音小、红外信号弱、飞行速度慢、高度低,所有这些特点都使它们难以被探测。
自杀式无人机的制造相对简单,相当于给炸弹装上了翅膀和引擎,这大大降低了运行难度和维护成本。据估计,使用成本可以降低90%以上。低廉的成本和高命中率使得自杀式无人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面对如此广泛使用的自杀式无人机,如何有效应对成为一个挑战。通常有两种手段:硬摧毁和软杀伤。硬摧毁包括使用战斗机和防空导弹对无人机进行物理破坏。对于大型和高价值的无人机,这种方法较为常见。为了对抗大规模的自杀式无人机和侦察打击一体无人机,现代防空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其击落。
然而,对于小型和微型的自杀式无人机,传统的防空系统可能束手无策。由于这些小型无人机难以被探测和定位,现有的防空导弹和大口径高射炮很难对其造成有效的物理破坏。除了临时性的步枪射击和小口径高射炮攻击外,激光武器也可以用来对付小型无人机,通过烧蚀直接摧毁目标。但目前这类武器还不是很普及。
软杀伤手段也是一种有效的反制措施,包括电子干扰和网络攻击。由于大型无人机通常装备有先进的抗干扰设备,并且可能使用军用数据链或卫星通信,因此软杀伤手段在对付大型无人机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对于中小型自杀式无人机来说,软杀伤手段更为有效。通过在特定空域释放电子干扰或进行网络攻击,可以切断无人机的遥控通信,使其失去方向和目标。然而,对于那些具有防干扰能力的自杀式无人机,饱和攻击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