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区龙坞镇大清社区的茶农宋广雄正在计划接下来的工作:上山修剪自家的6亩茶园,然后施加茶籽饼肥料,等待明年的春茶季到来。除了担任大清社区主任和高级炒茶技师,他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茶农。
“现在连生物农药也由无人机来喷洒了,上山工作变成了锻炼身体。”宋广雄说道。他家几代人都以种茶为生,深知其中的辛劳。过去,茶农不仅要忙于春茶的采摘,还要处理夏秋茶的生产和田间管理。
“最忙碌的时候,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深夜2点。”宋广雄回忆道。以前,龙井茶一年要采好几季,除了春茶,还有夏秋茶,尤其是在炎热的三伏天。
“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宋广雄说,采茶的季节虽然辛苦,但一年四季的田间管理也同样繁忙。春茶采摘后需要修剪和松土,夏天则要喷洒农药、除草和除虫,冬天还需要背负重物上山施肥。
2018年起,大清社区开始采用“无人机飞防”。这种方式通过无人机按照规定时间和区域统一喷洒生物农药,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过去,茶农们依靠经验喷洒农药,往往缺乏精确控制。而现在,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获取作物的长势、产量和灾害评估等数据,实现无人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业。
“无人机会根据大数据适时适量喷洒,药水会被雾化后均匀洒在叶片上,效率非常高。”宋广雄表示。同样20斤农药,人工只能喷洒三分地,而无人机可以覆盖两亩地。
刚开始时,大家担心无人机喷洒的药量不够,会影响效果。但事实证明,病虫害减少了超过一半。宋广雄认为,科技的力量远不止于此。在采茶季节,无人机可以将新鲜茶叶快速运送到目的地,茶农们不再需要辛苦地背着茶叶翻山越岭。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农业正在发生改变。阿里巴巴发布的农业大脑项目旨在将人工智能与农业深度结合,涵盖四个主要方面:实现农业材料数据化,生成数据档案;实现农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监测,提升品质;打造智慧农事系统,使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进行精准管理;建立全链路溯源系统,记录农产品从播种到餐桌的全过程。
农业数据链条的打通离不开阿里云、新批发、金融和菜鸟物流等体系的支持。例如,新批发平台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销售产品;金融支持可以帮助农户贷款;智慧物流则能让农产品更快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有了人工智能的帮助,宋广雄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相信即使到了70岁,自己依然可以继续种茶。此外,他还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龙井茶与文化的结合,打出旅游品牌,创造一个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的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