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军用察打一体无人机关键技术成熟之后,缺乏有效防空体系且冲突程度相对较低的中东热点地区,成了各大国外贸无人机型号测试实战性能和积累作战经验的理想场所。其中,近年来在这个区域表现最突出的军用无人机型号,无疑是那些在此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借此打开了广阔市场的中国“翼龙”和“彩虹”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消息显示,中国的“翼龙”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在利比亚战场上,与土耳其提供的军用无人机进行了一场精彩对决。实际上,这并不是单纯的无人机空战,而是双方利用各种战术对敌方无人机基地和地面控制中心实施的针对性打击,即所谓的“换家战术”。
据报道,在利比亚上空不断升级的无人机对抗中,越来越多隶属于民族团结政府(GNA)的土耳其援助Bayraktar-TB2无人机,在各地机场被摧毁。这些损失主要是由利比亚国民军(LNA)阵营中的阿联酋支持的“翼龙”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造成的。据LNA方面透露,他们手中的“翼龙”已经取得了击毁击伤14架敌机的战绩。
与此同时,GNA方面的消息源表示,由于LNA“翼龙”的持续攻击,剩余的Bayraktar TB2无人机不得不频繁转移,无法停放在显眼的机库内。Bayraktar-TB2是由土耳其研制的一款轻型军用无人机,全长约6.5米,翼展12米,最大起飞重量仅为630公斤。由于体积较小且未配备卫星数据链,其作战半径仅有150公里。
相比之下,“翼龙II”则拥有更大的尺寸和更强的作战能力。它的长度和翼展分别为11米和20.5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到4.2吨。凭借先进的卫星数据链,“翼龙II”的续航时间接近20小时,可以覆盖整个利比亚及周边国家。显然,正是由于“翼龙II”在起飞重量、作战半径和续航时间上的优势,使得它能够有效地压制住Bayraktar-TB2,使其难以在地面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