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拦无人机可以“软硬兼施”,雷达/红外搜索/激光器各显身手
作者头像
  • 软件工程研究与实践
  • 2019-10-13 13:16:36 1

近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大型石油加工设施和油田遭遇袭击,严重影响了沙特的石油生产。也门胡塞武装随后宣称对此负责,并表示他们动用了10架无人机进行攻击。鉴于此次袭击使用的无人机数量较多,有人将其与“无人机蜂群作战”联系起来。那么,这是否是一次真正的无人机蜂群攻击?这种攻击方式究竟有多大的威胁?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专家指出,近年来无人机攻击的成功往往得益于出其不意。然而,各国已经研发出成熟的无人机探测、跟踪和拦截系统。如果提前部署有效的防御系统,至少可以避免巨大的损失。

处理这类无人机攻击的关键在于解决发现难题。除了不断改进雷达性能,增加临时部署点外,还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辅助探测。例如,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广泛应用于对空和对地探测。此外,由于其体积小且不发射电磁波,非常适合部署在城市关键位置,用于探测小型目标。除了常用的探测方法,还可以通过无线电环境监测来追踪无人机。一旦发现无人机的控制信号,就可以发出警报,并对其进行定位。结合主动探测和被动监控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在重要区域对小型无人机的探测率。

在探测之后,还需要考虑如何拦截无人机。传统的硬杀伤方法包括使用防空火炮和导弹。例如,驻叙利亚的俄军基地多次遭到小型无人机袭击,大多数无人机被“铠甲”防空系统击落。然而,在人口密集区,高射炮和导弹造成的附带损害可能比无人机本身更大。因此,催生了新的硬杀伤手段——激光武器。目前,反无人机激光武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即使没有造成实际的物理伤害,甚至在未发现无人机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软杀伤手段来驱离或迫降小型无人机。当前,民用级无人机主要依靠GPS等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如果中断其导航信号,这些无人机就可能失去方向。在重要区域,可以通过干扰GPS信号,使无人机无法接收到导航信号,从而达到驱离或迫降的效果。例如,俄罗斯在克里姆林宫周围采用了GPS欺骗技术,使无人机接收到错误的信号,从而无法正常飞行。除了干扰GPS信号,还可以通过干扰无人机的控制链路,使其失控或被接管,进而迫降或驱离无人机。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软件工程研究与实践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各显身手雷达无人机激光器软硬兼施阻拦红外可以搜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