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清理是河道清洁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水葫芦生长迅速,大量覆盖水面会导致水质下降,影响水下生物的生存。水葫芦的快速繁殖不仅消耗大量溶解氧,还成为了环境污染的象征。
在上海,水葫芦问题主要集中在金山、青浦、嘉定、松江、奉贤和闵行六个位于黄浦江下游的区域。若不及时清除这些区域爆发的水葫芦,它们可能会随河流流向下游,进而影响到市中心黄浦江的景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上海水务部门首次尝试使用工业级无人机来大规模监测水葫芦情况,从而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在金山区枫泾镇的面杖港桥附近,普适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郑顺安利用装有单反相机的无人机对河道进行了空中监测。郑顺安指出,这种无人机能在一周内完成全市重点防控河道的监测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无人机收集的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如匀光处理、畸变校正、空中三角测量、影像拼接等步骤,最终生成目标区域的正射影像图。借助智能识别系统,无人机能够自动识别出面积小至0.1平方米的水葫芦等物体,并通过算法将多张照片合成一幅完整的图像,自动计算出水葫芦的面积及其位置和面积等详细信息。
这项技术弥补了传统监测手段(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固定视频监控)的不足,不仅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大范围的遥感影像数据,还能高效满足水葫芦应急监测的需求,显著提升了水生植物防控工作的效率。
据统计,上海历史上每年平均需清理约22万吨水葫芦,而在2017年,这一数字激增至50万吨。然而,从2018年开始,情况有所改善。水葫芦在每年11月达到生长高峰期,为了迎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各级相关部门加强了打捞力度,确保水葫芦不会流入开放水域。截至2019年9月30日,全市共清理了12.8万吨水生植物,动用了47.2万艘船只和130.4万人次参与清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