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不断打破瓶颈制约,追击世界一流,甚至会成为领跑
作者头像
  • 雷梦如
  • 2019-10-22 15:00:30 1

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早在早期,无人机就被用于军事行动,而现在许多国家都将无人机视为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重视其侦察和打击敌方的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曾大量使用无人靶机,并在太平洋战场使用装有重型炸弹的活塞式发动机无人机来攻击日军目标。此外,美军还计划将退役的B-17和B-24轰炸机改装成遥控轰炸机。

二战结束后,随着航空技术的迅速进步,无人机迎来了黄金时代。如今,全球已研制出近百种不同类型的无人机,且还有更多新型号正在研发中。计算机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遥控遥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被誉为“空中多面手”。中国在无人机研发方面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形成了“长空一号”靶机和“无侦5”高空无人照相侦察机等系列产品,具备自主设计和小批量生产能力。

由于起步较晚,中国最初将重点放在无人机的侦察功能上。当时,无人机主要作为辅助设备,为军队绘制地形图和侦察敌情。尽管当时的制造工艺并不完善,但中国科学家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进行了各种实验,最终攻克了机身与主翼连接的技术难题。虽然牺牲了一定性能,但大幅降低了成本。凭借这一优势,中国生产的无人机在市场上获得了许多订单,逐步成为该领域的领先者。然而,中国深知还需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以保持国际竞争力。因此,除了继续强化军事用途外,中国也在积极推动民用无人机的研发。

目前,中国不仅在军事领域应用无人机,还在灾害监测等领域发挥作用。外界根据航展上展示的功能和技术细节,对中国的无人机能力进行了各种预测和评价。俄罗斯军事评论网认为,如果中国成功启用“翔龙”无人机,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在广阔空域实施无人战略侦察的国家,能够实时监控远方目标,从而获取巨大的战略和军事优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并不夸张。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雷梦如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追击领跑中国瓶颈制约打破一流甚至不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