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8日,国内首个无人机研学基地——研学猫无人机基地正式挂牌。该基地在中国研学游览组委会主办的发布会上,推出了无人机研学课程1.0版,吸引了超过3000名学生的积极参与。
1月21日,教育部将北京、广州、深圳、武汉、西安五座城市定为首批试点城市,3至8年级的学生将全面试点学习人工智能与编程课程。
1月28日,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中小学科创竞赛名单中,包括编程大赛、机器人比赛和人工智能大赛在内的项目赫然在列。
3月1日,教育部发布《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提出在中小学阶段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并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4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无人机驾驶员”等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
5月18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宣布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编程能力成为自主招生的重要加分项。
无人机研学课程结合了无人机技术与编程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无人机研学课程的必要性和趣味性
1. 课程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全球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已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例如,美国已有超过44%的孩子接受编程教育,而中国还不到1%。英国、美国、韩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都已将编程教育列为必修课程。
2. 编程教育的重要性
2017年,浙江省率先将编程纳入高考。2018年,北京、南京、天津、广州等地将编程纳入中考特招范围。编程已成为中小学课程的一部分,特别是Python编程和少儿编程。
3. 无人机与编程的结合
无人机编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专注力、耐心和抽象思考能力。此外,无人机编程还能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无人机研学课程的评价与认可
无人机研学课程可作为校内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入综合素质评价成绩。这类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联合亲子猫国际教育开发了《中小学生航空科技教育无人机研学课程》,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该课程涵盖了知识类、实际操作类、体验飞行和小型竞赛活动等多种课程类型。
1. 多元化的课程内容
无人机课程包含知识类、实际类、体验飞行和小型竞赛活动等模块,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
2. 权威专业的课程设计
结合多年积累的研学经验,AOPA和亲子猫国际教育共同开发的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创造力。
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和完善,无人机研学课程2.0版正式发布。该版本包含了教具、指导手册、客户手册、师资培训和权威证书等配套资源,旨在推动无人机研学课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尽管无人机研学课程尚未正式对外发布,但已有超过10家机构和基地签约合作。这些机构普遍认为,选择与专业可靠的合作伙伴合作,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和风险,推动无人机研学课程的发展。
通过无人机研学课程,学生们不仅能掌握科技技能,还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科技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