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飞行控制、导航和通信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产业迅速崛起。凭借易于操作、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的优势,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和生活场景,其中包括警用无人机。
作为一种专门辅助警务工作的智能设备,警用无人机近年来备受关注。由于其在执行任务时既能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它逐渐成为了新的警力资源。未来,随着技术短板的弥补,警用无人机有望实现成熟发展。
起初,无人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但随着消费级和工业级市场的兴起,警用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无人机。多年来,随着全球各国警务部门的认可增加和无人机企业研发的加速,警用无人机产品不断涌现,市场增长迅速。警用无人机的发展已进入发力阶段。
2008年,作为北京奥运会安保工具之一,警用无人机首次正式亮相。由于其在警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警务部门加快了对警用无人机的采购和使用。截至2017年,已超过4000架警用无人机投入使用,相关专业操作人员也达到了2000多人。
随着时间推移,我国警用无人机市场持续升温,不仅交易量呈现上升趋势,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警用无人机采购数量超过721架,总金额达2.5亿元,比上一年大幅增长。这一年也因此成为警用无人机发展的重要节点。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铁路公安的上百支队伍参与过警用无人机的实际应用演练。许多警务部门已将警用无人机正式纳入警力队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随着市场的持续火热,警用无人机将迎来规模化和商业化的成熟发展。
无人机之所以在警用领域受到欢迎,警用无人机之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其明确的应用价值密不可分。
在传统的警务工作中,无论是使用直升机还是人力,都会受到地理、信息等因素的限制。而利用无人机则能发挥低成本、易操作、高灵敏度和强机动性的优势,在确保警务工作高效高质量完成的同时,节省警力资源并保障警员的安全。
基于此,警用无人机不仅在日常巡查、搜索追踪等任务中得到广泛应用,还被广泛用于处理突发事件、交通管理、大型安保、侦查追捕、毒品打击和消防救援等多个方面,逐渐成长为警察身边不可或缺的助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持和先锋作用。
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无人机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通过实时大范围观察,采集、分析和传递现场情况,为后续人员提供判断和决策依据。而在交通管理中,无人机可以从空中进行交通勘查和记录,提升车辆监控、路况监测、交通引导和事故处理的效果。此外,在安保活动中,无人机凭借广阔的视野和灵活的角度,全面监管,减轻安保人员的压力,保障活动现场的安全……
总之,无人机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且意义重大。多功能和多优势的特点使无人机具备了优秀的辅助工作能力,未来推广警用无人机的应用势在必行。
为了促进警用无人机的成熟应用和普及发展,有三点措施必不可少:
首先,需要加快完善无人机市场的秩序和标准建设。目前,警用无人机行业标准尚未制定,产业链各环节发展处于混乱状态,不同厂商的产品在尺寸、动力和机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警用无人机质量无法保障,行业发展缺乏公平竞争和健康的环境。因此,加快标准建设至关重要。同时,标准化的制定与实施将更好地完成规范与监管。
其次,需不断加强无人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无人机使用的背后关键在于飞手,然而目前许多警务部门虽然有专人操作和驾驶无人机,但由于编制、预算等原因,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充足人员配置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这显然不利于警用无人机功能的发挥。因此,加强无人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和健康的市场环境。尽管目前不少企业都能生产较为成熟的警用无人机产品,但市场整体仍存在高价低质和技术壁垒的现象,行业生态尚未完全打通。长期来看,这不仅会影响警用无人机的成熟发展,还会破坏现有的市场成果。因此,建立健康、开放、共享的完整发展生态系统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