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末农闲时节,植保无人机厂商纷纷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10月28日,极飞科技在年度大会上发布了2020款农业无人机,比大疆更早推出新品。
“今年的发布会比去年提前了一个多月,目的是为了应对挑战。我们今天发布的产品不再是样品,而是模具化、标准化的产品。这次我们不会再让竞争对手占便宜。”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说。
极飞科技成立于2007年,起初专注于航拍无人机市场。然而,在大疆占据了七成市场份额后,极飞科技不得不寻找差异化道路。2013年,极飞科技与顺丰合作研发物流无人机。直到2014年,公司CEO彭斌决定进军农业市场,极飞转而研发植保无人机。
自此以后,极飞和大疆在植保无人机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每到年底,双方都会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彭斌表示,新款无人机的售价为5.2万元,比去年降低了两万元。这得益于供应链的优势和研发成本的降低。
彭斌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价格战不仅是极飞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无人机公司共同面临的挑战。“大疆在消费级市场占有六七成的份额,拥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即使不赚钱也要打击竞争对手。例如,航拍业务的高额利润可以用来补贴其他领域。”
“尽管面临巨大压力,极飞依然存活下来,这说明高价产品有其存在的理由。”彭斌表示,公司的目标不仅仅是击败竞争对手,而是解决农业问题。“短期内的竞争不可避免,但从长远来看,两家公司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
据数据显示,极飞和大疆在植保无人机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极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20日,极飞运营的无人机数量超过4.2万架,作业面积达3.1亿亩次;而大疆农业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9年9月6日,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在中国市场的作业面积突破2亿亩次。
以新疆为例,根据新疆农业科学院的数据,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达到3700多万亩,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80%,是植保无人机的重要市场。在新疆,大疆农业宣布作业面积达2000多万亩,同比增长100%;而极飞发起的“秋收起‘翼’”行动宣布作业总面积约为2621.85万亩次,双方竞争十分激烈。
除了新疆和黑龙江等地,海外市场也成为极飞和大疆两大巨头竞争的新战场。极飞已经进入全球38个国家,而大疆则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逐步建立飞防生态系统。
大疆在植保无人机市场的发展势头强劲,除了价格战,大疆还通过大规模建设4S店来扩大市场份额。去年底,大疆宣布将向经销商和植保团队提供总计1000万元的补贴,并投入1000万元用于补贴销售渠道。
大疆农业销售总监陈韬表示,4S店有助于大疆的植保无人机渗透到县、乡级区域,但这些店铺并非大疆自营,而是以加盟店的形式运营。由于这些店铺本身就是当地的农资店,即使植保无人机的销售旺季只有几个月,也不用担心经营问题。
彭斌指出,过去几年,购买植保无人机的客户主要是年轻的职业飞手,但随着渠道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开始自行购买设备。今年,种植大户和农机手成为极飞植保无人机的主要用户群体,占比接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