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伊和米格公司联手打造,俄新一代无人机亮相,可载反舰导弹
作者头像
  • 向欣
  • 2020-02-03 08:23:44 0

俄罗斯攻击型无人机概述

一、机体设计

俄罗斯研发的这款无人机由米格设计团队与苏霍伊公司合作打造,被命名为“鳐鱼”。这款无人机采用了独特的机身与机翼一体化设计,进气口位于机身中部上方,没有垂尾,整体形状类似于一条大嘴鱼。这种设计与美国的X-45C和X-47B无人机有相似之处。

该无人机采用了多种隐身技术,包括S型进气道和内置弹仓。S型进气道有效遮挡了发动机,降低了雷达反射。内置弹仓位于翼根附近,共两个,每个长4.4米,容量约为0.65×0.75平方米,可装载500公斤级别的弹药。

“鳐鱼”无人机全长10.25米,翼展11.5米,高2.7米,最大降落重量为10吨,武器载重可达2吨,升限1.2万米,航程4000公里。其隐身涂层的吸波范围在0.8到30厘米之间,反射系数小于3%,使其具备较强的隐身性能。尽管如此,考虑到体积限制,等离子隐身技术的应用可能性较低。

二、自动驾驶技术

无人机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自动驾驶系统。早在1996年,俄罗斯就开始研发相关技术,最初是为了辅助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当时的“SRNK”系统结合了卫星与无线电定位技术,大大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随着技术进步,这一系统进一步升级,使飞机能够在特定模式下自动执行任务。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鳐鱼”无人机,使其具备高度自主的飞行和作战能力。

三、强大的武器系统

“鳐鱼”无人机能够携带多种武器,包括Kh-31反舰导弹和500公斤的卫星制导炸弹。Kh-31导弹的速度可达每秒600到700米,极限速度可达1公里每秒。导弹重90公斤,具备自动雷达制导功能,即使遭遇干扰也能切换到被动模式继续攻击目标,显著提升了打击效果。

此外,该无人机还能搭载滑翔导弹,如美国的JDAM,这些导弹的射程通常在几十公里范围内。加上隐身设计,使得无人机在对地面目标的打击中更加高效。

四、作战形式

“鳐鱼”无人机既可独立执行任务,也可与有人驾驶战机协同作战。目前,各国在无人机自主判断和决策方面的技术仍存在瓶颈,尤其是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然而,高度智能化的无人机一旦失控,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威胁。

现阶段,俄罗斯计划通过有人机操控无人机,如苏-35BM与“鳐鱼”的组合,可以实现高效的侦察和打击任务。此外,苏霍伊公司的总裁表示,只有在军方明确支持的情况下,才可能继续推进无人机项目。

五、未来展望

尽管“鳐鱼”无人机展示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但其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俄罗斯在无人机研发方面已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注重低成本、高产量的侦查型无人机,另一方面则致力于发展重型攻击型无人机。而“鳐鱼”无人机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产物。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目前明确要求研发的大型无人机仅有A100型无人预警机。这意味着未来的重点可能转向预警和指挥系统,而非单一的攻击型无人机。

总体而言,“鳐鱼”无人机代表了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的最新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克服一系列技术和战术上的难题。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向欣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霍伊无人机米格导弹新一代联手亮相打造公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