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无人机,作战舰艇的“千里眼顺风耳”,有何次要用途?
作者头像
  • 施应峰
  • 2020-03-22 17:07:11 0

近年来,舰载无人机逐渐成为海军强国在常规作战舰艇上的标配装备,尤其在新一代驱逐舰和护卫舰上,这类无人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既然已经有舰载直升机承担作战和反潜任务,为何还要在这些舰艇上装备无人机呢?

事实上,无人机相较于舰载直升机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且系统自成一体,操作简便灵活;同时,无人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无需担心人员安全问题,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多种任务。此外,无人机的目标较小,噪音较低,具备一定的隐身性能,不易被发现和侦测。

更为重要的是,高科技军事技术在舰载无人机上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其有效载荷。特别是模块化设计使得舰载无人机能够实现多功能化,具备更强的作战能力,可以执行多样化的作战任务。具体而言,舰载无人机的主要用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报侦察和战场监控。 舰载无人机配备有多种传感器,如电视摄像机、红外传感器、激光指示器和合成孔径雷达等,能够提高战舰的远程态势感知能力,实现对潜在冲突海域的长期监控。

第二:电子压制和干扰。 装备有源干扰机的舰载无人机可以在战前或战时进行电子压制和干扰,增强作战舰艇的远程“软杀伤”能力。

第三:远程攻击。 舰载无人机可以搭载自动寻敌系统和战斗系统,用作对敌目标的精确打击武器,不仅能攻击海上目标,还能攻击陆地目标;在装备反辐射武器时,甚至可以攻击预警机和专用电子战飞机。

第四:诱饵系统。 装备有源干扰系统的舰载无人机可以作为诱饵,在预计会受到导弹攻击的情况下发射,利用电子战载荷干扰来袭导弹,为战舰提供远程防护。

第五:目标指示、攻击引导和通信中继。 舰载无人机可以为战舰的武器系统选定攻击目标,测定目标参数,协助计算射击参数,并进行目标分析,为远程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提供中继制导;也可以使用激光指示器引导激光制导武器,攻击后评估打击效果。

目前,全球最畅销的舰载无人机之一是由奥地利西贝尔公司生产的S100无人直升机。这款无人机重量约200公斤,可以持续飞行6小时,航程达200公里,适用于多种任务。该型号已被多个国家引入,包括法国、澳大利亚、挪威、泰国和俄罗斯等。

作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大国,我国对舰载无人机的发展十分重视,并在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上配备了类似S100的小型舰载无人直升机。2012年,我国的舟山号护卫舰就曾被拍到释放舰载无人机的画面。近期,南海舰队的训练中也出现了新型舰载无人机,显示出我国舰载无人机的发展正逐步走向多样化和实用化。

此外,我国还在研发一种名为VD200的垂直起降无人机,重量约为200公斤,有效载荷20公斤,时速可达260公里,作战半径200公里,续航时间长达3小时。这款无人机采用两台直径2米的转子发动机,能够在垂直降落之后切换为平飞模式,类似于美国正在研发的“燕鸥”垂直起降无人机,但尺寸稍小,目前仍处于验证阶段。

尽管S100和VD200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它们的作战能力相对有限。美国海军的MQ-8C大型舰载无人直升机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未来,我国应继续推进舰载无人机的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多功能化,以满足海军的实际需求。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施应峰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顺风耳无人机舰载千里眼舰艇次要作战用途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