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飞手陆兴修:独手操纵植保无人机 全机械化种数百亩地
作者头像
  • 刘思
  • 2020-03-22 20:20:46 0

十八年前,陆兴修遭遇了一场车祸,导致左臂失去活动能力。正当他准备在扬州大展拳脚之际,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事业正蒸蒸日上的他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工程项目,不得不解散团队,带着伤痛回到家乡。

许多人认为陆兴修的人生就此定型,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转行进入农业领域的他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自家的两亩地开始,逐渐发展成为经营数百亩耕地的农场主。他还成功将这片土地打造成了镇上首个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农田。

从选种育苗到飞防植保,再到收割烘干,无数个日夜的努力让他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情况的机械化作业流程。如今,他已经成为了镇上的知名飞手,飞防业务扩展到了周边数千亩农场。他说,飞防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年犹豫,两天掌握

陆兴修从接触到植保无人机到真正投入这个行业,经历了三年的时间。早在2015年,他就从农技培训中学到了无人机植保比人工更节省成本,并且能够实现人药分离。尽管他对农业机械颇有研究,但由于身体条件的原因,他最担心的是自己是否能够操作植保无人机。

2018年的作业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陆兴修参加了当地农委会举办的植保无人机操作培训。让他惊喜的是,不到两天时间,他就掌握了植保无人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原来以为很难,但这个设备非常智能,按照步骤一步步操作就可以了。”

培训结束后,陆兴修购买了一台大疆MG-1P并尝试作业。第一次试飞时他心里有些紧张,但没想到竟然一次性完成了超过一百亩的作业。这次出色的表现增强了他对无人机植保的信心。

独臂英雄,植保先锋

作为吴桥镇的第一个“吃螃蟹者”,陆兴修用单手操控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刚开始时,很多村民都不相信一只手臂能够有效喷洒农药。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陆兴修每次作业时都会邀请村民们前来观看和交流。MG-1P一次又一次地划过稻田上空,村民们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新的种植方式,并向陆兴修请教飞防植保的技术。

在作业季节,每天凌晨四点,陆兴修就开始配药,妻子则负责整理装备并装车。尽管只有一只手,但他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淡季时,他也没有放松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方寸之地,大有作为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陆兴修的植保团队已经累计作业近两万亩。闲暇之余,他会与其他飞手们聚集在一起,分享经验,探讨知识。他认为,最重要的一步是做好地块规划,自动模式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在这狭小的空间里,飞手们共同探讨着未来的可能性。认识到劳动人口逐年减少,未来种地的人会越来越少,陆兴修在过去十八年里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他认为,通过人药分离的实现,植保无人机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飞防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陆兴修和他的植保团队已经准备好迎接更大的挑战。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刘思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种数兴修无人机植保机械化操纵残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