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人机的热度持续上升,其中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来自中国的[DJI大疆公司]。
大疆之所以能够引领行业发展,主要归功于其率先开发出简单实用的飞控系统。在此之前,无人机和航模的操作难度较高,只能在视线范围内控制。飞手需要通过视觉感知来操控无人机的机动和姿态调整,这使得无人机难以普及。随着飞控系统的出现,无人机逐渐成为面向大众的消费级产品。可以说,飞控技术的发展是无人机快速壮大和普及的关键推手。
飞行控制系统,简称飞控,是无人机的大脑。它负责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悬停以及姿态变化等。飞控系统通过多种传感器收集无人机的姿态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运算和判断,最终下达指令,由执行机构完成动作和姿态调整。
IMU惯性测量单元
IMU惯性测量单元由三轴陀螺仪、三轴加速度计、三轴地磁传感器和气压计组成。
GPS定位
GPS定位系统可以确定无人机的位置、目的地、当前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等,并与气压计、空速计协同工作,消除误差。
空速传感器
空速传感器分为两路,一路测量动压,另一路测量静压,通过差值计算当前的空气流速。
由于飞行器本身不稳定以及环境的多变性,为了实现稳定的悬停和飞行,飞控系统需要获取飞行器的多个参数,例如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三维加速度、三轴角度和三轴角速度等,并进行一系列的“串级控制”。这些数据被传输给飞控内部的单片机,单片机进行运算后,计算出相应的补偿方向和补偿角,并将这些补偿数据传输给电机,由电机执行补偿动作。
由于环境多变,大多数飞控系统需要每秒更新十次,以进行微调,从而实现最简单的稳定悬停。对于更复杂的翻滚、俯仰、偏航等动作,飞控系统同样需要进行精确的控制。
地面站包括飞手、遥控器和显示屏等设备。如果没有飞控系统,飞手需要通过视觉监控无人机的状态,一旦某个部分发生倾斜,无人机可能会迅速失去平衡并坠落。
通过上述改进,飞控系统不仅提高了无人机的操作便捷性,还增强了其稳定性,使其更加适合大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