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的辅助作用至关重要。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小实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学知识,提升其物理素养。
2019年12月9日,北重三中物理教师秦培文展示了一节充满趣味的实验课,这节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在这40分钟的课程中,秦教师安排了8个实验,其中包括两组分组实验。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秦教师创新地将座位布置成U形,方便学生之间的协作。
秦教师以无人机实验开场,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后,他展示了遥控气垫船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际应用。此外,他还利用纸杯和吹风机制作了一个简易教具,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来源于日常生活,而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工具创造出有趣的现象。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秦教师关闭了教室的灯光,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在昏暗的环境中,一个发光的纸杯旋转着,仿佛夜间的跑马灯,非常吸引人。接下来的分组实验环节中,学生们使用三根吸管制作了一个反作用力竹蜻蜓,并进行了比赛。比赛中,学生们通过对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改进实验装置,最终决出了胜负。整个过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程的最后部分,秦教师让学生们尝试用吸管吹气球,目标是让气球飞到他那里。虽然距离只有三米左右,但直接吹气球难以控制方向。通过运用所学的牛顿运动定律,学生们尝试各种方法,最终有的学生成功地将气球送到了秦教师手中。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物理并不难,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实验课,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