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海军近日发布声明表示,11月26日,一架RQ-4A“广域海上监视项目”(BAMS-D)无人侦察机在降落过程中遭遇异物碎片撞击,导致左翼受损,构成A级事故。虽然此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损失依然严重。
RQ-4A无人机属于“全球鹰”系列,由美国空军研发,后来海军借用并用于广域海上监视任务,因此得名RQ-4A BAMS-D。据当时报道,美国海军共购入了五架此类无人机。BAMS项目最终促成了MQ-4C“海神”无人机的诞生。这种无人机作为P-8“波塞冬”有人驾驶海上巡逻机的补充,负责在广阔海域和沿海地区执行情报收集、监控和侦察任务。
由于承担着在全球大洋上的监控任务,RQ-4A BAMS-D的负担十分沉重,这可能导致了事故频发。例如,2012年在马里兰州的一次飞行训练中,一架RQ-4A BAMS-D无人机坠毁。去年6月,伊朗革命卫队声称击落了一架美军越境无人机,事后证实正是RQ-4A BAMS-D。
据美国海军学会估计,加上此次事故,美国海军现有的五架同型号无人机可能只剩下两架。美国军方智库认为,无论是有人驾驶还是无人驾驶平台,美军都缺乏能够长时间驻守、覆盖广泛区域并及时向舰队提供信息的监控和侦察工具。拥有先进武器的竞争性大国可以在冲突后期对美军发动突然袭击,迫使美国在重大伤亡和放弃作战区域之间作出艰难抉择。
这种担忧显然意在促使政府和国会增加预算,购买更多无人机,尽管这些设备价格高昂。美国海军计划采购多达68架MQ-4C“人鱼海神”无人机,每架造价高达1.3亿美元。相比之下,最近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称F-35战斗机即将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单价预计不到8000万美元。然而,无论是被击落还是发生事故,对于军火制造商来说都是有利可图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