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无人机系统类别及工作原理
作者头像
  • 邻章
  • 2020-04-03 15:52:38 7

天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限制某些物种的过度增长。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科技领域,例如无人机的发展。近年来,无人机迅速普及,但由于“黑飞”行为带来的安全隐患和事故频发,催生了多种反无人机技术。

阻断干扰型

阻断干扰型反无人机技术主要通过发射定向声波或射频信号,干扰无人机的硬件或切断其与遥控器的通信,迫使无人机降落或返航。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之一,因为其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成本也较为低廉。

信号干扰

信号干扰是最常见的阻断干扰方式,通过干扰无人机的GPS信号,使其失去精确的位置信息,从而失去控制。尽管这种方法温和且不会导致无人机坠毁,但依然能够有效降低无人机的危险性。

声波干扰

相比之下,声波干扰更为高级且具有更强的破坏力。韩国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反无人机系统,利用特定频率的声波干扰无人机内部的陀螺仪,导致无人机失去平衡,最终坠落。然而,这种方式的精准度和成本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电波干扰

另一种知名的反无人机系统是AUDS,由英国的布莱特监控系统公司等多家公司联合开发。AUDS系统使用高功率射频波干扰无人机的通讯,能够在空中关闭无人机,并能对多架无人机进行攻击。其攻击距离可达1.6公里,瞄准目标仅需10至15秒。

暴力摧毁型

相比电波干扰,暴力摧毁型反无人机手段更多用于军事领域。其中,美国波音公司推出的激光炮尤为引人注目。该激光炮能在两秒内烧穿无人机外壳,对无人机造成致命打击。此外,俄罗斯推出的SkyWall100肩扛式反无人机装置,通过发射网状捕捉器,也能有效捕捉无人机。

系统控制型

除了物理手段外,通过黑客技术接管无人机也是一种有效的反制措施。例如,黑客可以通过WiFi劫持或利用无人机内部的操作系统漏洞,远程操控无人机,从而避免其继续危害。

反无人机辅助技术

为了更精准地识别和追踪无人机,各种辅助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澳大利亚的DroneShield公司开发了声音感知技术,能够辨别无人机的噪声,从而实现远程监测。

管控才是根本

虽然反无人机技术不断进步,但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无人机的管控。只有通过严格的法规和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无人机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邻章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原理类别工作系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