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无人机,大家已经不再陌生。如今,无人机不仅在航拍、快递配送、农药喷洒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逐渐成为贴近大众生活的高科技产品,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无人机已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上午采摘的荔枝,下午就能送到买家餐桌上,无人机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殷志宏表示,无人机将成为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科技手段。
无人机最初主要用于军事领域的空中侦察。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成本的降低,民用无人机开始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6月,中国注册的无人机数量已达到33.9万架。据统计,中国生产的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无人机出口量的70%,达到120多万架。深圳在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市场中占据70%的份额,成为全球无人机产业的风向标。深圳拥有包括大疆在内的300多家无人机企业,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根据工信部2017年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产值将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40%。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将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
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张的双重推动。零度智控副总经理史圣卿表示,无人机是传统航空技术和新兴电子通信技术融合的结果,这个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是技术创新。近年来,集成电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不仅使得无人机体积和重量大幅减少,还将传统航空难以实现的飞行模式变为现实。
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洪忠认为,市场需求是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无人机能够从事人类不便从事的工作。例如,人工巡视一座输电塔需要1至2小时,而无人机自主巡视只需5至10分钟,还能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问题,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目前,无人机已经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害救援、测绘、电力巡检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未来几年,无人机有望成为更加普及的劳动工具。史圣卿认为,无人机与各行各业都有深度融合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推动传统行业升级方面,无人机具有显著优势。
大疆公司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成功,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疆推出的智能无人机不仅可用于航拍,还可应用于森林巡护、线路维护、交通疏导、应急救援、体育赛事裁判等多个领域。“大疆的成功刷新了人们对无人机的认知,低廉的价格使得消费级无人机迅速普及,让大众能够轻松使用、乐于使用、掌握使用技巧并敢于使用无人机。”携恩科技CEO刘洋表示,大疆的成功增强了从业者进入工业级和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信心。
加强监管、培养人才、完善法规,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无人机要想飞得更高、更安全,离不开有效的监管。近年来,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无人机的政策文件,在注册、适航、空域管理、运行管理和飞行监控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无人机提升了信息采集手段,从地面提升到了天空,既获得了大量新增信息,又减轻了地面建设的压力。目前,无人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史圣卿表示。
尽管无人机行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无人机涉及的领域广泛,技术复杂,加上产品的特殊性,人才需求大,研发投入大,但研发成果见效慢,用户接受度低。有限的投入与无尽的需求,是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史圣卿说。
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4049家无人机企业获得了运营许可,民航局颁发了4.3万本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市场机构预测,未来五年无人机驾驶员的人才需求将达到近100万人。
刘洋表示:“航空航天本身就是高度专业化的一个行业,无人航空还需面对各行各业的不同需求,专业分工更加细化。在研发之外,无人航空的繁荣还需要大量的专业运营团队和应用人才。”
无人机行业的市场运营也存在一些乱象。随着大疆在2013年后迅速崛起,民用无人机成为了“资本宠儿”,众多风险投资和商业资源涌入这一领域,导致大量无人机企业涌现。马洪忠指出,民用无人机尤其是消费级无人机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无人机行业的准入标准不统一,影响了行业的竞争力。
此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直到2018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等相关管理条例出台,我国无人机在运营许可和处罚措施等方面才逐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然而,现阶段相关条例的实际操作仍存在一定差距。
“无人机进入民用市场不过10年时间,飞行硬件平台的研发成功只是第一步,配套的法律法规、管控措施、商业模式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等尚未跟上。”刘洋认为,这些问题制约了无人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和良性竞争。
无人机有望进入更加智能化和小型化的时代
在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无人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可以更快地传输影像数据,进一步扩展无人机的飞行距离和控制范围等。
“5G的低延迟特性将使无人机控制摆脱距离限制,从而实现大规模部署。无人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无人机的小型化。”史圣卿表示,5G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引领无人机进入更加智能化和小型化的时代。这将催生更多无人机替代人工、天空替代地面、群体作业替代个体作业的应用场景。
殷志宏认为,无人机与5G的结合,将加速形成空基互联网。在消费级无人机的航拍方面,5G技术将提升用户体验,使画面更清晰,数据传输更快,控制范围更广。
自无人机逐渐进入普通消费者视野以来,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未来,技术升级、消费群体扩大、应用领域拓展,都将为无人机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家指出,无人机不仅以高科技、低成本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飞行梦想”,还以“俯瞰”的视角记录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拓展人类认知和活动范围的行业,也是技术前沿行业。建立行业规范、完善相关法律、培育更大的市场,无人机行业必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