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低成本,运用广泛,亲和力十足:无人机运用范畴不断扩展
作者头像
  • 田燕妮
  • 2020-04-03 18:33:04 2

提起无人机,大家已经不再陌生。从航拍到快递配送,再到喷洒农药,无人机正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成为极具亲和力的高科技设备。

已应用于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测绘等多个领域

“上午采摘的荔枝,下午就能送到买家的桌上,无人机显著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殷志宏表示,无人机将成为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科技产品。

无人机最初主要应用于军事侦察等领域。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新技术的出现和成本的下降,民用无人机市场开始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中国注册的无人机数量已达到33.9万架。另外,中国的消费级无人机出口量约占全球总出口量的70%,约120多万架。深圳拥有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成为全球无人机产品的风向标。此外,深圳拥有包括大疆、一电、科比特在内的300多家无人机企业,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根据工信部2017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产值将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40%。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业的产值将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

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零度智控副总经理史圣卿认为,无人机是传统航空技术和新兴电子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这一行业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来推动发展。近年来,集成电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不仅减少了传统无人机的体积和重量,还实现了许多传统航空技术无法实现的飞行模式。

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洪忠表示,市场需求是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无人机可以从事一些人类不便从事的工作。例如,人工巡视一座基站需要1-2小时,而无人机自主巡视只需5-10分钟,还能发现人眼难以察觉的问题,应用场景广泛。”

目前,无人机已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测绘、电力巡检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未来几年内,无人机有望成为更为普及的劳动工具。史圣卿认为,无人机与各行各业都有融合的可能性,尤其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大疆公司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成功,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疆推出的智能无人机不仅可用于航拍,还广泛应用于森林巡护、线路维护、交通疏导、应急救援、体育赛事裁判等多个领域。“大疆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无人机的认知,低廉的价格让消费级无人机迅速普及,使更多人愿意使用无人机。”携恩科技CEO刘洋表示,大疆的成功增强了从业者进入工业级和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信心。

加强监管,培养人才,完善法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无人机要飞得更高、更安全,离不开有效的监管。近年来,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无人机的政策文件,在注册、适航、空域管理、运行管理和飞行执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无人机提升了信息采集手段,从地面提升到空中,既获得了海量的新信息,又减轻了地面建设的压力。目前,无人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史圣卿表示。

尽管无人机行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无人机涉及的行业领域广泛,技术复杂,加上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人才需求大、研发投入大,但研发成果见效慢,用户接受度低。有限的资金投入与巨大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史圣卿说。

无人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有4049家无人机企业获得运营许可,民航局颁发了4.3万本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市场研究数据显示,未来五年无人机驾驶员人才需求量接近100万人。

刘洋表示:“航空航天本身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无人航空还要面对不同行业的多样化需求,专业细分更加明显。除了技术研发外,无人航空的繁荣还需要大量的专业运营团队和应用人才。”

无人机行业在市场运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大疆在2013年后的快速发展,民用无人机成为“资本宠儿”,许多风险投资和商业资源涌入民用无人机领域,导致无人机企业大量涌现。马洪忠指出,民用无人机尤其是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良莠不齐,同质化竞争严重。无人机行业的准入标准不统一,影响了行业的竞争力。

此外,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直到2018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等管理条例出台后,中国无人机在运营许可和处罚措施等方面才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在现阶段,相关条例的实际应用仍存在一定差距。

“无人机进入民用市场不过10年时间,飞行硬件平台的研发成功只是第一步,配套法律法规、管控措施、商业模式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等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刘洋认为,这些问题制约了无人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和良性竞争。

无人机有望进入更加智能化和小型化的时代

在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无人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可以更快地传输影像数据,进一步扩展无人机的飞行距离和控制范围。

“5G的低延迟特性将使无人机控制摆脱距离限制,大规模部署将成为可能。无人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进一步实现无人机的小型化。”史圣卿说,5G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无人机进入更加智能化和小型化的时代,届时将催生更多无人机替代人工、天空代替地面、群体作业取代个体作业的应用场景。

殷志宏认为,无人机与5G技术的结合,将加快形成空基互联网。在消费级无人机的航拍方面,5G技术将提升用户体验,使画面更加清晰,数据传输更快,控制范围更广。

自无人机逐渐进入普通消费者视野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年。未来,随着技术升级、消费群体扩大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无人机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家指出,无人机不仅以高科技和低成本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飞行梦想”,还以“俯瞰”的视角记录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是一项拓展人类认知和行动范围的行业,也是技术前沿行业。建立行业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培育更大的市场,无人机行业必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田燕妮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运用无人机亲和力范畴十足扩展高科技广泛成本不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