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无人机,大家已经不再陌生。
如今,无人机不仅用于航拍、快递配送、喷洒农药等领域,还逐渐融入日常消费生活,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成为广受欢迎的高科技产品。
当前,无人机已经在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测绘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上午采摘的荔枝,下午就能送到买家桌上,无人机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殷志宏表示,无人机有望成为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科技产品。
无人机最初主要用于军事目的,例如空中侦察。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成本的下降,民用无人机市场开始迅速扩张。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注册的无人机数量达到33.9万架。此外,中国的消费类无人机出口量约占全球总量的70%,达到120多万架。深圳在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拥有约300家无人机企业,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根据工信部于2017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将持续快速增长,产值将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40%。到2025年,该行业的产值预计将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
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
“无人机是传统航空技术和新兴电子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个行业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零度智控副总经理史圣卿指出,近年来集成电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不仅使无人机体积和重量显著减轻,还实现了许多传统航空技术无法实现的飞行模式。
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洪忠认为,市场需求也在推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无人机可以在许多人类不便操作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例如,人工巡视一座输电塔需要1至2小时,而无人机自主巡视只需5至10分钟,还能发现人眼难以察觉的问题,应用场景广泛。”
目前,无人机已经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测绘、电力巡检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在未来几年,无人机将成为更加普及的工具。史圣卿认为,无人机与各行各业都有融合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帮助传统行业升级转型方面,无人机的优势尤为明显。
大疆公司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成功,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他们推出的智能无人机,除了用于航拍外,还可以应用于森林巡防、线路维护、交通引导、应急救援、体育赛事裁判等多个领域。“大疆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无人机的看法,其低廉的价格促进了消费级无人机的快速普及,让更多人能够轻松使用无人机。”携恩科技CEO刘洋表示,大疆的成功增强了业界人士对进入工业级和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信心。
为了确保无人机的安全飞行,加强监管、培养人才和完善法律法规至关重要。
无人机要飞得更高、更安全,离不开有效的监管。近年来,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涵盖注册、适航、空域管理、运行管理和飞行执照管理等方面,为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无人机提升了信息获取手段,从地面提升到天空,不仅获得了大量新增信息,还降低了地面建设的负担。无人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史圣卿表示。
尽管无人机行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无人机应用领域广泛,技术复杂,加之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人才需求大、研发投入高,但研发成果显现较慢,用户接受度较低。有限的资金与无限的需求,是企业面临的矛盾。”史圣卿说。
无人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4049家无人机企业获得了运营许可,民航局颁发了4.3万本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市场分析显示,未来5年内,无人机驾驶员的人才需求将接近100万人。
刘洋指出:“航空航天本身就是高度专业化的一个行业,无人航空还需面对各行各业的多样化需求,因此专业细分明显。除了研发,无人航空的繁荣还需要大量的专业运营团队和应用人才。”
无人机行业在市场运营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大疆在2013年后迅速崛起,民用无人机成为了“资本宠儿”,大量风险投资和商业资源涌入民用无人机领域,导致无人机企业大量涌现。马洪忠表示,民用无人机尤其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同质化竞争严重。无人机行业准入标准不一致,影响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直到2018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等管理条例颁布后,无人机在运营许可和处罚措施等方面才有了明确的依据。但现阶段,相关法规的实际执行效果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无人机进入民用市场不过10年时间,飞行硬件平台的研发成功只是第一步,配套的法律法规、管控措施、商业模式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等方面尚未跟上。”刘洋认为,这些问题制约了无人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和良性竞争。
在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无人机有望进入更加智能化和小型化的时代。
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将拥有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更长的飞行距离和更广的控制范围。史圣卿表示,5G的低延迟特性将使无人机控制摆脱距离限制,从而实现大规模部署。无人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使其更加小型化,从而催生更多无人机替代人工、天空替代地面、群体作业替代个体作业的应用场景。
殷志宏认为,无人机与5G的结合,将加速形成空基互联网。在消费级无人机的航拍方面,5G技术将提升用户体验,使画面更清晰,数据传输更快,控制范围更广。
自无人机逐渐进入普通消费者视野以来,经历了10年的快速发展。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消费群体扩大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无人机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专家表示,无人机不仅以高科技、低成本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的“飞行梦想”,也以“俯瞰”的视角记录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拓展人类认知和活动范围的行业,也是技术前沿行业。建立行业规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培育更大的市场,无人机行业必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