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过去主要被用于节庆活动中的绚丽“电子烟花”和壮观的航拍大片,但如今它们正逐渐改变着农业和畜牧业的面貌,尽管这一变化似乎与许多人无关。
在新西兰和英国等欧洲国家,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利用无人机进行放牧。新西兰农民Corey Lambeth最初购买无人机只是为了航拍,但后来他发现,无人机在放牧方面同样有效。他录制了牧羊犬吠叫的声音,并通过无人机播放,如今羊群已经习惯将无人机当作会飞的牧羊犬。
除了Lambeth,新西兰农民Jason Rentoul也将无人机应用于鹿群和牛群的放牧。起初,Rentoul通过YouTube学习其他农民如何使用无人机放牧。经过多次尝试,他最终熟练掌握了无人机放牧的技术。现在,他只需要两个人和一台无人机就可以完成原本需要四个人和八只牧羊犬的工作。
尽管无人机在放牧方面表现出色,但其续航能力仍然有限,因此它们无法完全替代牧羊犬。有时,牧羊犬甚至会试图捕捉这些无人机,但很快它们就会意识到无人机是在帮助它们。Jason Rentoul指出,牧羊犬在无人机的帮助下,可以更快地找到羊群的位置,并在遇到威胁时采取行动保护羊群。
为了使羊群更快地接受无人机,一些研究机构也在努力。例如,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与当地农民合作进行了“积极联想”的研究。农民们首先让五只绵羊与无人机建立积极的关系,然后将这些绵羊放回羊群中,让它们引导其他羊群接受无人机。这种方法在几周内取得了成功。
无人机不仅可以帮助放牧,还可以执行许多牧羊犬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无人机携带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实时统计羊群的数量和健康状况。在日本北海道,无人机也被用于赛马的培育,通过8K摄像头记录马驹的成长情况,并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给饲养员。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中国新疆,极飞科技的无人机每小时可以喷洒超过150亩的农田,效率远高于人工。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表示,未来的农业将更加无人化和智能化。阿里巴巴和京东等企业也在人工智能养猪领域有所作为,通过AI技术提高猪的存活率和产崽率。国外的一些初创公司也在利用AI技术改善农业生产,如美国的蓝河科技通过机器视觉识别作物和杂草,实现智能喷雾。
农业智能化不仅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而且对解决未来粮食需求问题至关重要。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粮食产量需要提高70%才能满足需求。因此,农业智能化的发展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