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战“疫”:庄稼卫士变身防疫消杀能手
作者头像
  • 2020-04-15 10:56:28 1

经历了两次坠机事故,更换了十几片桨叶,这是50岁的王高云首次使用无人机进行防疫消杀时遇到的情况。尽管在起飞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在接受澎湃新闻网采访时,王高云仍然坦言:“心理压力巨大,整个过程非常紧张。”

与在开阔的农田中喷洒农药不同,无人机在城市楼房间穿梭需要更高的飞行技巧。此外,飞手们还要承受感染病毒的担忧,因为这些地区往往是疑似或确诊病例的集中地。

同样来自湖北鄂州的飞手王小亮也表达了类似的焦虑:“我们紧邻武汉,本市也有确诊病例。虽然家人支持,自己也做好了防护,但心里还是有些担忧。”

与传统的人工消杀相比,无人机防疫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避免了交叉感染,还实现了大面积的喷洒消毒,效果更佳。在特殊时期,无人机消杀团队的响应速度也比传统人力和车辆更快。此外,无人机喊话和监控在疫情期间也能起到安抚隔离人员、减轻社区管理压力的作用。

王小亮的极飞无人机在当地防疫消杀现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得益于无接触的优势,无人机在疫情期间从农业工具转变为防疫助手。那些原本在田间保护庄稼的飞手们,现在成为了城镇防疫消杀的专家。

紧张与压力

王高云在金山廊下拥有300亩农田,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农民。2018年,他加入了上海心意无人机俱乐部,俱乐部成员亲切地称他为“王哥”。经过俱乐部的培训,他获得了飞行资格,并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台大疆植保机。

“上海是金融中心,又发生了疫情,我不想让外界担心上海的情况。我的供销社里还有外地员工回不来,生产也无法继续。”王高云说。因此,当得知上海某确诊病例小区需要防疫消毒时,他立即报名参加。

“他是上海唯一愿意义务前来帮忙的飞植保无人机手。”上海心意飞行俱乐部总经理金海霖告诉澎湃新闻网。相比东北、新疆等地的无人机植保业务,上海的植保无人机业务并不普遍。加之疫情严重,许多飞手滞留老家,无法支援上海的防疫消杀工作。

2月11日,上海市杨浦区东森花园小区被通报为新增确诊病例活动区域。次日,金海霖带领王高云和其他两名航拍飞手,在短短两小时内完成了无人机喊话和小区约1万平方米的消毒任务。尽管效率很高,但王高云回忆起现场情况,依然感到压力山大。由于楼宇遮挡,无人机上的定位系统信号丢失,导致第一次飞行撞墙,第二次则在收尾时掉落在居民楼的五楼窗台上。幸好,王高云事先准备充分,携带了备用桨叶和维修工具,才保证了任务顺利完成。

在小区内操作无人机,另一大担忧是地面车辆。一旦发生坠机,可能造成意外损失。幸运的是,王高云的首次飞行并未发生这种情况,但途中仍遇到了不少插曲。第二次挂机时,无人机挂在了居民楼的阳台上,需要进入楼内取回。令人意外的是,一楼居民主动开门放行,最终在邻居的帮助下,无人机得以安全回收。

“居民的心理压力也很大,看到我们来做防疫消杀都非常配合。看到我们的无人机,大家都拿出手机发抖音,还上了热搜。尽管最后的消毒效果可能不是主要目的,但从心理压力的缓解来看,这次飞防非常有效。”金海霖说。

为家乡贡献力量

相比上海,湖北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消杀需求更多,但困难也更多。来自湖北鄂州的王小亮,1986年出生,是鄂州一支植保无人机队的负责人。自2016年末,他的无人机植保队成立,共有11名队员和10台极飞无人机。今年春节,他在鄂州郊区的新房刚刚装修完毕,原计划搬进去住几天再回乡下探望父母,但因临时封城,他被困在了郊区。

关注疫情的同时,王小亮也想为家乡做点贡献。于是他通过朋友圈发布了自己义务进行防疫消杀的消息。通过朋友分享,从2月5日起,王小亮和他的伙伴一起在鄂州梁子湖区和华容区等多个乡镇和乡村开始了无人机消杀工作。

“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想太多,作为青年创业者,得到了政府的一些政策支持,我们一定要尽一份力。另外,从喷洒效果来看,无人机的确比人工喷洒有优势,所以我们想为抗击疫情做点事情。”王小亮对澎湃新闻网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王小亮还通过自己所在的青年企业家协会向鄂州医疗队伍捐赠了1400个口罩。

有防疫需求,也有愿意提供服务的飞手,但在特殊时期,真正把事情办好并不容易。在重灾区,出行成了问题之一。由于从郊区开车去乡镇,通行关卡多,光有当地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出具的文件有时也难以通行。“有些关卡不情愿放行,或者不认文件,需要通行证。我们有一次下乡,最后只能请镇政府给市防疫交通指挥部打电话,才得以同行。”王小亮说。

到达防疫消杀现场后,困难也随之而来。首先,防疫消杀作业环境比农田复杂得多。许多村镇和社区有绿化树和监控设备的杆子,甚至有的住宅区楼层很高。如果无人机飞行高度、速度或航线设置不合理,会带来一定风险。

“这对有经验的飞手来说也是挑战,但我们有信心,胆大心细,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形和环境规划航线。”王小亮说。

从植保无人机手转为防疫消杀能手,如何保证防疫效果,展现专业性,也是王小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往作业队主要提供农业服务,在新的消杀场景中发挥无人机工具的优势,需要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病疫传播途径、无人机消毒原理和优势、药物配制方式、消杀作业流量和飞行高度等。

“这要求我们在操作时要小心,改变作业方式。例如喷消毒液时,有的是喷75%的酒精,有的喷84消毒液,如何稀释、喷多少都有讲究。”王小亮说。

在医疗物资匮乏的重灾区,飞手在防疫消杀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往往不到位。王小亮介绍,作业过的地点基本会提供口罩和一次性雨披,虽然防护级别一般,但总比没有强。他们自己也很注意,消毒结束后回家,会立刻洗热水澡、换衣服,暂时不与家人接触。

从2月5日起,王小亮已在鄂州市内及周边地区累计完成了100多亩的防疫消杀工作。随着疫情的发展,很多远的地方他已经无法前往提供服务,目前更多的是通过朋友圈和朋友分享,告诉大家他愿意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在这场疫情中,飞手们和俱乐部以个人之力,想利用无人机为抗疫做出贡献时,无人机背后的公司和平台们也早已为他们准备好了“粮草”。据澎湃新闻网了解,无论是极飞科技还是大疆,两家无人机科技公司都推出了后勤保障计划,免费提供配件补给和维修服务。这一次,无人机成了防疫消杀中的“精兵”。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能手庄稼防疫卫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