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已经逐渐走进普通家庭,成为许多孩子从小学习的一项技能。明天上午,在中山北路第一小学,普陀区青少年多旋翼飞行器科普大赛正式开幕,伴随着无人机的嗡嗡声,孩子们开始了他们的飞行挑战。
训练有素的小飞手
在长3米宽2米的空间里,来自普陀区各所学校的年轻飞手们展示了他们娴熟的飞行技巧。他们操控无人机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飞行动作,包括起飞、降落、绕桩和穿环等。
“我都出汗了。”三年级的陈果在比赛结束后说,“学校有无人机社团,还有专业的老师指导,真是太有趣了!”说完,他转身为其他参赛的同学加油鼓劲。
竞技感与科技感
此次比赛由普陀区文明办、教育局、体育局及石泉路街道联合举办,吸引了普陀区10余所学校的约150名中小学生参加。比赛设置了航空科普、无人机编程和多旋翼飞行三个项目,旨在通过竞赛激发青少年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兴趣。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多旋翼飞行器障碍飞行赛,即无人机竞速,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操控无人机避开障碍物并降落在指定区域。裁判会根据飞行时间和操控技巧进行综合评分。
行云流水般的飞行
看似简单的飞行操作,实际上包含了复杂的技巧。左摇杆控制高度,右摇杆控制方向,但在实际飞行过程中,记者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选手们需要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以保证飞行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此外,无人机编程也对选手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选手需在15分钟内根据当天的环境数据编写程序,一旦开始飞行,便无法再做调整。
埋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赛后,参赛学生体验了传统的遥控式无人机和最新的体感式无人机,总结了两者的优缺点,并畅想了自己心中的未来无人机。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培养了他们探索未知的精神。
“现在是科技竞争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要从小做起。”校长徐梅芳表示,“通过兴趣激发和特长培养,不仅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将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