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幻影眼”无人机
作者头像
  • 彭慧君
  • 2020-07-06 14:58:26 0

2011年底,美国波音公司在一场引人注目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一款名为“幻影眼”的新型大型无人机即将试飞的消息。这款无人机以其巨大的尺寸和强大的续航能力著称,预计能连续飞行四天。尽管在发布会上展示的原型机未安装发动机,但从旁边的螺旋桨发动机可以看出这是其动力来源。然而,原计划在2011年11月1日进行的首次试飞最终被推迟,使得这款独特的无人机逐渐淡出公众视线。

直到2012年6月4日,美联社报道,波音公司的“幻影眼”终于在加利福尼亚州莫哈维基地完成了首次试飞。这次试飞始于6月1日上午6时22分,持续了28分钟,最高飞行高度达到4080英尺(约1243米),速度为62节(约114.7公里/小时)。然而,由于着陆时起落架受损,首飞未能完美结束。随后,试飞的照片和视频陆续曝光,使外界对该无人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幻影眼”采用上单翼设计,翼展达到150英尺(约45.72米),机翼两端略微下垂。从外观上看,其机身长度约为翼展的三分之一,约为15米。机头和前机身较大且呈圆形,据波音公司介绍,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容纳氢燃料。机尾部分较为纤细,采用单垂尾设计,两片水平尾翼向下倾斜,整体造型类似于橡筋动力航模。

“幻影眼”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液氢动力系统。尽管在新闻发布会上未安装发动机,但试飞时的照片和视频清楚地展示了该机的动力装置。两台螺旋桨发动机安装在机翼上,波音公司称其为两台2.3升的四缸发动机,总功率为150马力(约111.85千瓦)。这种低功率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天然气动力汽车类似,通过将液态氢重新气化后输送到燃烧室作为燃料。

由于氢气的高热值和低体积密度,存储和输送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性。波音公司可能出于这一考虑,选择了牺牲部分功率以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此外,较低的发动机功率也可能导致“幻影眼”在首次试飞时需要借助地面滑车来加速起飞。

“幻影眼”配备了起落架,前起落架为无机轮设计,主起落架为滑橇式。但在首次试飞中,起落架在降落时受损,影响了试飞的完美结局。

根据波音公司提供的数据,“幻影眼”的最大升限仅为6500英尺(约1981米),主要活动空域为4000英尺(约1220米),巡航速度为62公里/小时,有效载荷为450磅(约205公斤)。从实际性能来看,这样的指标对于大型侦察机而言偏低。其飞行高度和速度对于拥有现代防空系统的国家来说显得十分脆弱。尽管如此,若有效载荷稍大,它仍可能作为电子侦察机使用,但目前的载荷限制使其只能进行光学侦察。考虑到其较低的战场生存能力,其宣称的长时间飞行能力似乎更多体现在理论层面,而非实际应用中。

然而,“幻影眼”的出现也具有重要意义。它表明美国在材料科学领域已经解决了氢脆问题,并开发出了适合长期储存液氢的新材料。同时,液氢动力作为高端产业,受到了各国的重视,被视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即便短期内难以实现经济效益,这类投入也有助于维持高端产业的发展。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不久之后,这款充满创新精神的大型无人机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彭慧君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幻影魔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