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世界上第一颗天然卫星发射以来,已经过去了63年。在这段时间里,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从人类在地球轨道附近进行太空行走,到在低地球轨道建造空间站,再到将人类送上月球、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甚至探索遥远的海王星和冥王星,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逐渐加深。然而,尽管技术在不断进步,探测器的基本方式却没有太大改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一颗星球,包括地球,我们需要发射各种探测器。多年来,探测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星球轨道上运行的轨道器,另一类是需要在星球表面着陆的着陆器。例如,嫦娥四号和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快更有效地探测其他星球。在这个过程中,无人机的发展给科学家们带来了新的灵感。我们能否利用无人机来探测其他星球呢?这当然是可能的,但前提是这颗星球的表面环境支持飞行。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未来的探测任务,看看无人机探测器的可能性。
美国宇航局正在计划一款名为“蜻蜓”的核动力无人机,这是一种小型直升机,其使命是探索土卫六。这款无人机并不直接依靠核动力供电,而是通过核动力为锂电池充电,直到满足一次飞行所需电量为止。核动力装置可以产生约100瓦的功率,而一次飞行大约需要千瓦级别的能量。在整个任务期间,核动力不仅提供电力,还会提供热量。
土卫六的平均表面温度约为零下179摄氏度,因此需要采取热循环方案来维持温度。钚-238的衰变会产生热量,帮助无人机保持在约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
土卫六是一颗非常特殊的卫星,比水星还要大,是太阳系中的第二大卫星。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构成,类似于地球的大气。土卫六表面有河流、湖泊和液态烃(如甲烷和乙烷)。根据惠更斯号的数据,土卫六表面还可能存在地下海洋,这表明未来土卫六的生命可能来自两个不同的区域,从而产生完全不同的生命方式。
在某些方面,土卫六是太阳系中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之一。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足够大气层的卫星。此外,土卫六是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拥有液态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天体。土卫六的大气密度非常高,以至于人类不需要穿压力服就能在表面行走,但其表面温度只有零下179摄氏度,因此仍需一些温度保护措施。
在土卫六表面飞行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土卫六的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四倍,加上13.8%的地球重力和温和的风力环境,使其完全支持蜻蜓无人机的飞行任务。此外,核能供电不需要依赖太阳光,这已经在多个航天器上得到了验证。科学家们还需要配合算法,以实现无人机的实时自主操作。
美国宇航局的蜻蜓无人机旨在对土卫六表面的土壤进行取样,并确定不同环境的表面成分。蜻蜓无人机将探索不同的地点,以了解土卫六环境的宜居性,并研究生命化学的演化情况。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土卫六的表面环境,还开创了一种新的探测方式。蜻蜓无人机可以在不同地点降落和起飞,这意味着它可以选择具有科学意义的地点并从不同区域采集样本,大大提高了科学任务的效率。
蜻蜓无人机将如何着陆?在飞行前,它会先到达4000米的高度,并以每秒约10米的速度匀速前进。蜻蜓无人机一次可以飞行24公里,在为期2.7年的任务期间,预计飞行约175公里。
蜻蜓无人机必须装备科学仪器才能完成任务。科学家们为蜻蜓无人机配备了钻头和真空吸尘器等工具,并在其外部安装了气相色谱质谱仪等科学仪器,共同分析样品,特别是寻找氨基酸的痕迹。此外,蜻蜓无人机还携带了中子激活伽马射线能谱仪,用于分析土卫六表面土壤的元素组成。
除了上述仪器,科学家们还改进了固态氢丰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土卫六表面的气体变化,并与火星表面的季节性甲烷气体和地球表面的空气进行对比。此外,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携带的地震检波器和地震仪也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工作,通过测量土卫六的地震波,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土卫六的外部结构和表面冰壳的厚度。
土卫六是研究天体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地球外环境和生命起源的理想对象,因为它是一个以水冰为主的海洋世界,拥有丰富的含碳化合物。土卫六表面有液态水、甲烷湖和河流,甚至还有甲烷云和甲烷雨,其足够厚的大气层使得无人机探测器的探索任务得以顺利进行。蜻蜓无人机的仪器将研究土卫六的大气和表面特性,其无人机探测方式将成为未来无人机星球探测的基础,为科学家们提供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