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正在研发的暗剑无人机预计将在2022年左右开始首飞测试。目前,该无人机已经进入最后调试阶段,相关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毕。完成研发后,它将配备先进的机载计算机和数据链系统,以便与歼-20隐形战斗机协同作战。
这一消息一经披露,便引起了国内外军事媒体和专家的高度关注。尽管暗剑无人机曾在2012年的珠海航展上亮相,但直到现在,官方媒体才对其进行了正式确认。相比之下,2019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展示了另一种新型隐形无人机。
美国媒体认为,暗剑无人机不仅能够与五代隐形战机协同作战,还有可能成为中国的首款六代隐形战机。它具备改变空战规则的能力,因为它是专门针对敌方隐形战机、无人机和武装直升机等目标设计的攻击型无人机。目前,随着歼-20和苏-57隐形战机的服役,美国在五代隐形战机领域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为了应对这些新型隐形战机,美国空军不得不加快F-35A隐形战机的出口步伐。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模拟对抗演练中,一架由人工智能操控的F-16战斗机竟然击败了人类飞行员。这一事件表明,人工智能将成为下一代制空战斗机的核心技术之一。虽然五代隐形战机在隐身性能、机动性和航电系统方面远超四代战机,但现代战争的需求正朝着远程打击和长时间滞空作战的方向发展。飞行员的身体条件限制往往会影响战机的性能,而人工智能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美国国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培养一名合格的五代隐形战机飞行员需要花费约300万美元。然而,如果用计算机来操控五代隐形战机,成本将大大降低至数百美元。关键在于如何将顶尖飞行员的飞行数据和其他信息参数整合到飞机的计算机系统中。无人战机无需培养专业飞行员,只需由软件工程师编写作战程序即可,这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此外,人工智能操控的战机可以在短时间内模拟数千种作战方案,并选择最优的飞行路径,这是人类飞行员难以做到的。根据国内媒体发布的照片和卫星图像,美国军事专家分析,暗剑无人机采用了隐形设计,并对进气道和尾喷口进行了特殊处理,以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和红外特征。同时,它取消了机翼下的武器挂架,转而采用内置弹舱设计,可以携带定制的空空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实现独立作战或辅助有人驾驶战机完成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量子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多项技术领先于世界。然而,美国媒体对暗剑无人机能否达到预期设计标准提出了质疑。隐形涂层和先进航电系统的实现固然重要,但涡扇发动机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目前,歼-20尚未解决发动机问题,暗剑无人机是否会采用类似过渡措施,仍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