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看过《哈利·波特》电影中猫头鹰送信的场景,这让人想起“人在家中坐,信从天上来”。然而,最近的一则新闻让我们离这样的场景更近了一步。
8月31日,美国亚马逊公司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批准,可以运营其Prime Air配送无人机,成为继谷歌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和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之后,全美第三家获得许可运营无人机送货的公司。巨头们纷纷涉足无人机领域,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他们?
去年8月,亚马逊向FAA提交了测试送货无人机的申请,表明未来的送货服务将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包裹重量不超过5磅。
亚马逊表示,已经通过了严格的培训,并提供了详尽的证据,以证明其无人机送货操作是安全可靠的。他们将利用FAA的认证,启动客户互动服务,目标是在30分钟内送达。
实际上,早在2013年,亚马逊就推出了Prime Air业务,将无人机引入物流领域。但当时这一新概念仍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公开表示:“通过无人机运送物品,我认为杰夫·贝索斯(亚马逊CEO)非常乐观,甚至过于乐观了,不过这样的梦想还是不错的。”
美国民众对此也有疑虑,华盛顿的一位居民说:“我觉得这是一个新颖的想法,但不确定是否可行。例如,如果贵重物品掉到别人头上,或者送到邻居家怎么办?”
事实上,亚马逊并不是唯一看到这一商机的公司。谷歌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去年四月获得了在美国首次运营无人机商品配送的许可。除了科技巨头,像Flirtey这样的初创公司也已进行了相关测试。
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徐勇表示,企业在无人机领域探索的原因是,目前无人机配送属于行业顶尖技术,代表着最高的技术水平。徐勇认为:“无人机配送对快递行业而言是一项顶尖技术,也是一种新的配送方式,可以解决偏远地区和特殊地区的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外卖和物流配送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使用无人机进行配送,以突破地面运输的限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物资运输压力剧增,无接触配送需求激增,无人机展现出的灵活性、便捷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引起了广泛关注。
除了国外公司在无人机领域的不断探索,中国企业也没有落后。顺丰在2012年就提出了无人机配送计划,并在2018年获得了国内首张航空运营许可证。此外,京东也进行了相关建设,2017年在西安航天基地建立了京东全球无人系统产业中心。中国邮政也成功完成了水陆两栖无人机的试飞。苏宁、菜鸟等物流企业也在该领域积极布局。
无人机配送相比传统配送方式有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发展瓶颈?
旋翼轻轻旋转,产生向上的推力。随着一阵“嗡嗡”声,无人机垂直升空,轻巧地运送物品。这种场景在中国一些山区已经实现。
目前,无人机在中国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两种:一种是用于末端配送的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另一种是用于物流运输的大型无人机。
苏宁物流研究院副院长凌云飞指出,与我们生活更贴近的是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短距离快速配送。与汽车运输相比,无人机可以到达任何没有道路的地方。凌云飞表示,乡村和山区地形复杂,快递订单密度较低,采用无人机配送将显著降低成本并提高物流效率。凌云飞说:“一个快递员开车四五十公里,但只送了两单快递,成本很高。此外,山区道路通常蜿蜒曲折,直线距离与实际距离相差很大。如果无人机在这些地方使用,可以直线飞行,效率更高。”
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人工智能+物流市场规模为15.9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近100亿元。其中,配送环节的市场规模为1.9亿元,预计到2024年超过10亿元。这些数字显示了无人机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无论是美国的亚马逊还是中国的公司,都面临着商用困难的问题。其中,技术瓶颈是一个重要原因。凌云飞表示,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目前的载重约为3至8公斤,飞行距离在10至25公里之间。随着包裹量的增加和包裹重量的增大,为了满足需求,无人机需要升级换代,这将带来更高的成本和更高的起降条件。凌云飞说:“大多数快递的件量和重量都在逐渐增加。如果无人机的载重和飞行距离突破8公斤和25公里的限制,成本将大幅增加,无人机的安全性和起降条件要求也将大幅提升。多旋翼无人机可以垂直起降,但需要一个相对开阔的空间,上方不能有大树、高压线或高楼。安全起降半径至少需要10米。”
如果说技术瓶颈可以通过研发来解决,那么无人机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监管环境。从中国政策角度来看,低空领域尚未全面开放,目前只是部分地区试点,无人机物流尚无法大规模推广。凌云飞表示,根据民航局的规定,无人机使用需实名登记,并申请航线,在飞行前需提前备案。“在申请空域时,首先要确保不在军事禁区上方,不能接近航线,不能在机场附近,尽量远离高铁站,不能在高压线附近,也不能在人口密集区域上方。因此,这些限制条件决定了目前在城市地区大规模应用仍有限制。”
可以说,无人机物流在中国仍处于商业测试阶段,尚未真正投入运行。徐勇表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未来中西部地区将有较大发展空间。当前的主要瓶颈是应用场景问题,在城市现有条件下,无人机物流可能还不太适用,一是效率低,二是安全性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交通事故和其他事件。”(记者冯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