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下午3点22分,舟山普陀山机场,一架机身标有“国家应急测绘”字样的彩虹-4无人机在跑道上滑行、加速,然后腾空而起,宛如一只巨大的海鸥翱翔于蓝天之上。与此同时,在机场内的一辆视距地面指控车内,操作员面前的屏幕显示着无人机实时传回的高清视频画面,自动化处理系统也随即开始生成遥感地图。
这是浙江省首次将彩虹-4无人机应用于民用领域后的首飞。“这意味着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具备了更强的无人机远程、大面积、全天候及多功能应急测绘能力。”省自然资源厅地理信息管理处一级调研员李龙云表示。
当天上午,由省自然资源厅负责实施的“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浙江单项工程”通过了专家评审,该项目涵盖浙江、福建、上海及东海部分地区。其中,彩虹-4中航时固定翼无人机应急测绘系统是四大子项目之一,也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
彩虹-4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彩虹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察打一体无人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架彩虹-4是台州中国彩虹无人机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后生产的第一架无人机,具有重要意义。”彩虹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贺少帅介绍道。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是彩虹-4转向民用的重要项目,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部署8架彩虹-4无人机以应对突发事件的测绘需求。
彩虹-4无人机全长8.5米,高3.4米,翼展18米,续航时间超过30小时,最高飞行高度达到7500米,可携带345公斤的负载。“它是目前浙江省民用无人机中的佼佼者,拥有最长的航时、最大的载荷以及最强的通信、传输和后端自动化处理能力。”省测绘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爱勤说道。
下午4点54分左右,彩虹-4顺利降落,成功完成了首次测绘任务。省测绘科学研究院基础测绘中心应急测绘所所长郭伟带领记者检查了无人机上的各种设备:“包括可见光和热红外两种镜头的光电球、双拼可测量相机和迷你SAR雷达。”这些设备能够在重大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获取关键区域的光学遥感图像、SAR数据和高清视频资料。
相较于浙江省原有的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彩虹-4不仅提高了近10倍的续航时间,飞行速度也更快,相同时间内覆盖面积增加了近5倍。此外,它是浙江省首款装备卫星通信链路设备的无人机,数据传输距离从原先的二三十公里扩展至数千公里,即使在道路中断或常规通讯受阻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完成测绘工作。其负载能力更是普通轻小型无人机的100多倍,能够搭载更多的专业测绘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