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都看过由摩根·弗里曼和杰拉德·巴特勒主演的电影《天使陷落》,该片讲述了总统在钓鱼时遭遇无人机群攻击的故事。尽管护卫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无人机袭击时,他们几乎无力反击,最终导致总统受伤昏迷。影片中的无人机群迅速展开饱和式攻击,这一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中国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战中。
最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展示了自主研发的蜂群无人机系统。这款系统能够一次性发射48架无人机,威力巨大。此外,蜂群系统体积小巧,可以安装在轻型装甲车上或由直升机携带,从而实现快速部署。无人机发射后会展开机翼并启动自身动力系统,进入巡航状态。当发现敌方目标时,它们会变成导弹进行精确打击。特别是对于高价值目标,无人机群会实施饱和式攻击。传统的防御手段如拦截器、激光等,对于这种密集的攻击方式效果有限。美国知名媒体《和高山带》指出,无人机群因其难以防御的特点,往往能在战场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武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质量和数量。中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饱和式攻击战术的应用,不仅在小型武器上有所体现,也在大型装备上有所创新。在快速研发新型导弹、战机和战舰的同时,中国还对退役装备进行改造,以备未来战场上的饱和式打击需求。其中,歼6战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相继实现了超音速战机的成功试飞,而当时的中国仍以亚音速的米格15为主力战机。为了缩小差距,中国开始仿制苏联的米格19超音速战机。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前辈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于1964年成功仿制出歼-6战机。
歼6战机的高度为3.89米,长度为14.64米,翼展为9米,机翼面积为25平方米。它配备了两台推力达31.87千牛的涡喷发动机,最大速度超过1.2马赫,作战半径接近700公里,续航时间为2.05小时,实用升限为17500米,爬升率为每秒180米,最大起飞重量为7.5吨,载重能力为500公斤。主要武器包括霹雳导弹和3门30毫米机炮。在那个时代,歼6的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战场表现也非常出色。从1964年到1968年,歼6战机共击落了22架美军战机,其中包括著名的F4“鬼怪”战机,而自身无一损失。
由于其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战场表现,歼6战机被大量生产。从1964年到1983年,中国共制造了5205架歼6,成为历史上装备数量最多的飞机。2006年,歼6全部退出现役,2010年转入训练部队序列。作为服役时间最长的战机,歼6依然在执行光荣的任务。在必要时,歼6还可以被改装成自杀式无人机,类似于一枚拥有1.5吨战斗部、600公里射程、具备地形匹配飞行能力的巡航导弹。尽管这种攻击方式成本高昂且性价比不高,但在紧急情况下不失为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