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试飞员:追求卓越,不止于飞行高度
记者 温竞华
“高度正常,速度正常,气压正常。” 这些口令表明彭世涛正在操作无人机。
彭世涛是成都一家无人机制造公司的试飞员,负责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阶段的试飞调试。每当公司推出新产品,他总是第一个试飞的人。“遇到赶工的时候,经常需要连续一个月从早到晚飞行。”
彭世涛正在试飞一款用于测绘和航拍的民用无人机。
无人机驾驶员是去年由人社部认证的新职业,主要指通过远程控制设备完成特定飞行任务的人。而无人机试飞员则属于这一职业中的一个专门领域。
“无人机试飞员与载人飞机飞行员类似,需要时刻关注各种参数,并及时向控制中心报告。”彭世涛解释道。
彭世涛在检查一架用于测绘和航拍的民用无人机。
这位19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今年只有30岁,却已经有6年的飞行经验。2014年,计算机专业的彭世涛刚参加工作时,正值中国无人机产业兴起。从那时起,他便成为了一名试飞员。他说自己赶上了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与无人机一同成长。
目前,无人机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拍摄、农业灌溉、土地测绘、抢险救灾等多个领域。尽管许多人已经能够操作无人机并取得执照,但彭世涛的工作依然与众不同。
“无人机试飞员需要更高的精确度。”彭世涛表示,“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在设备和参数都正常的情况下实现复杂操作。如果说他们驾驶无人机像是马术表演,那么我们更像是驯服一匹野马。”
彭世涛在用操作台试飞一款用于测绘和航拍的民用无人机。
彭世涛认为,在新研发的无人机中,后台程序可能并不完善,飞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如失控飞行或失去信号。因此,高水平的操作技能至关重要。
为了使飞机达到最佳状态,彭世涛和他的团队需要进行急转弯、高速飞行等极限操作,还要到户外测试各种环境和极端天气。“每一次飞行都承载着责任和使命,不只是为了展示酷炫的效果。”
彭世涛和团队利用无人机协助监测西昌森林火灾。
除了试飞工作,彭世涛还根据公司或客户的需求,利用无人机进行监测、巡查、测绘和救灾等工作。今年3月30日,四川西昌发生森林火灾,当地应急管理部门邀请彭世涛及其团队前往支援。
“国家频繁遭遇自然灾害,依靠无人机等现代工具,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消防员的工作负担。这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无人机飞行员的价值。”彭世涛说道。
彭世涛和团队利用无人机协助监测西昌森林火灾。
彭世涛的飞行次数已经超过3000次,总飞行距离达30多万公里。如今,他已进入职业生涯的第七个年头,仍然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每拿到一架新飞机,我还是会感到兴奋和激情。我热爱操控飞机的感觉。”他表示,无人机行业前景广阔,他希望在这个领域继续发展。
“无人机飞行的一大乐趣是可以看到许多普通人无法见到的风景,虽然身体并未真正升空,但视角却能延伸至千米高空。”彭世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