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这种飞机不需要飞行员驾驶,而是通过无线电进行操控。它可以飞到敌方目标区域上空,投放预先装载的小型炸弹,因此被称为“会飞的炸弹”。这也标志着世界军用无人机历史的开端。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有哪些先进的军用无人机呢?本期,我们介绍一款美国的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外观。全球鹰无人机翼展35.4米,长13.5米,高4.62米,最大飞行速度为644公里/小时。它的续航里程约为2.5万公里,载油量超过7吨,可连续飞行36小时,足以进行洲际飞行。
它可以在2万米高空准确识别地面上的飞机、导弹和车辆,甚至能清晰分辨汽车轮胎。作为目前世界上已列装的最大型号的无人机,它配备了多种高科技设备,如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摄像机、红外探测仪以及防御性电子对抗设备和数字通信设备。
机头的雷达罩内装有一台直径1.2米的天线,能够穿透云雨等障碍物,持续监视移动的目标。一次飞行可覆盖的侦察范围超过7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澳大利亚的面积。其强大的侦察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全球鹰无人机的动力来自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提供的AE 3007H型涡轮风扇发动机。该发动机可产生31.3千牛的推力,可搭载900公斤设备。若按一个90公斤的成年人计算,可以装载约10人重量的设备,非常强大。
其他方面,系统总承包商是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机翼由沃特飞机工业公司制造,尾翼由极光飞行科学公司提供,起落架由加拿大赫罗克斯-德威泰克公司提供。传感器系统和地面站由雷神公司提供,通讯系统由L3通讯公司提供,数据链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供。
可以看出,这架无人机是全球化合作的成果。其售价高达1.232亿美元,机身采用铝合金,机翼则使用碳纤维材料。
除了上述配置,RQ-4“全球鹰”最突出的特点是其高度智能化自主系统。它能够自动完成从起飞到降落的整个飞行过程,并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实现自主导航。此外,它携带的高性能雷达不仅能够在昼夜条件下执行任务,还能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继续监视地面。
它可以在2万米高空通过雷达和红外线探测设备识别出地面直径仅为0.3米的物体。为了形象说明,我们用普通铅笔作参考,其长度约为18厘米,0.3米相当于30厘米,即大约两支铅笔并排的长度。这表明它具备超越传统“千里眼”的能力,更像是天空中的“眼睛”,能够观察地面物体的每一个细节。
未来战场上,士兵们可能不再需要亲自上阵,而是躲在山洞里遥控各种无人机,这种感觉就像在玩现实版游戏一样,一定很刺激。
回顾2000年后爆发的多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无人武器装备已被广泛使用,成为新世纪战场的一大特征。这些设备大多具备自主人工智能系统。虽然目前的无人武器装备在功能、指挥控制方式及作战运用上仍需依赖人员操作,但小鲸相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无人战争”的可能性。
通过上述改写,我们希望传达出全球鹰无人机的强大性能和未来战场的潜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