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用无人机助力威海建设智慧城市
作者头像
  • 程小姐
  • 2021-01-04 13:31:31 0

车辆行人清晰可见,各大街区一览无余……在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的大屏幕上,实时传回的动态监控图像让全城状况尽收眼底。“警务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还为专项督查、环境整治、应急救援等13大类共33项政务工作提供服务。”大队长王庆表示,“这种集约型政务航空运用管理模式,是威海建设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警用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的警务力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早在2013年,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就开始发展警用无人机,并在反扒、禁毒、安保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集市反扒中,民警不仅要跟踪、抓捕,还需要拍摄取证,否则很难对案件进行定性。无人机在空中可以精准地跟踪扒手,并清晰地拍摄下其作案过程。”王庆介绍,警务航空大队已建立了19项与110接处警、信访维稳、大型活动安保等业务合成作战机制,“涵盖了主要的公安业务”。

2019年6月,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警务航空大队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列编的无人机警务航空大队,同时也是山东省首个警用无人机培训基地暨战法研究中心。王庆解释说,“成立警务航空大队,打造集约型、专业型无人机警务航空模式,是为了避免各警种重复建设、各自为战、专业不精等问题。”

今年1月份,警务航空大队又新增了一块牌子——威海市政务航空运用管理办公室。它不仅支持全市警务实战,还服务于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形成了“航空队专业支撑、多部门协同联动、信息化合成作业”的政务航空应用模式,实现了“警政一体、资源共享、服务全市”的目标。

不久前,威海市住建局主动联系了警务航空大队。原来,环山路已经通车数月,沿途绿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但仅凭地面巡查难以全面评估绿化效果。警务航空大队立即派出一架固定翼无人机进行巡查。“一次飞行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任务。我们只需要坐在大屏幕前观看即可。”王庆表示,“无人机就像是城市的‘眼睛’,服务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今年以来,警务航空大队的无人机在精致城市建设攻坚行动、扬尘治理、乡村振兴、松材线虫病防治、森林防火等政务工作中频繁应用,特别是在山火救援、海上险情处理等重大应急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大队已与住建、林业、应急等34个部门明确了政务航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常态联络机制。

众所周知,无人机通信受限于地形环境,无法大规模飞行作业。但在威海,这一问题并不突出。“它能飞行1.5小时,航程七八十公里。”王庆指着一架翼展2.5米的固定翼无人机说,“它可以飞到文登,然后在楼顶降落,更换电池后返回。”不久后,续航能力更强的固定翼无人机也将投入使用,“能飞行2.5小时,飞行范围可以覆盖整个威海。”

在实际应用中,警务航空大队与一家科研公司合作,按照“覆盖全域化、操控远程化、使用全警化、作业常态化”的思路,共同打造了“城市全域化无人机巡航工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不同区域设置了飞行基站,实现了无人机信号的全市覆盖和稳定传输,即使在复杂地形下也没有盲区。此外,还在全市多地部署了起降点,民警可以在作战指挥中心远程控制无人机起飞,规划航线自主飞行,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操控云台对地面进行侦查、取证、搜索和监控。无需再携带无人机赶赴现场,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滞空时间和作业范围。

固定翼无人机具有航程远、覆盖广、续航久的战略价值,已成为城市上空应急处理、指挥调度、巡查监控的空中堡垒。王庆说:“距离驻地15公里直线范围内的现场,13分钟内即可抵达;10公里范围内的现场,9分钟内可达;5公里范围内的现场,6分钟内即可到达。”此外,依托威海市公安局建设的全域LTE无线专网系统,视频图像可以实时同步推送到各级指挥中心、移动指挥车辆和基层民警的警务终端。

目前,警务航空大队装备有旋翼、固定翼等各种类型的无人机30多架,每架无人机单次可完成对50公里线路、100平方公里区域的空中巡查,实现了“定点降落、全域覆盖、远程操控、快速响应”的效果。

据威海市大数据中心透露,威海市以无人机全域巡航系统为基础,打造了城市管理空中大数据平台,已被纳入威海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前正在围绕无人机图像与政务数据融合交互和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的智能分析开展新一轮开发。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程小姐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威海无人机警用助力智慧建设城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