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北京地区持续低温寒冷,电网负荷显著增加。截至12月15日20时23分,北京电网的用电负荷达到了2156.4万千瓦,创下冬季历史新高。为此,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启动了冬季大负荷预警Ⅲ级应急响应,目前电网运行稳定。
近年来,无人机等新技术被应用于电力应急保障中,预计明年北京35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将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
多区用电负荷突破冬季历史纪录,降温为主要因素
据国网北京电力调控中心预测,2020年冬季北京地区的最大负荷预计将达2300万千瓦,同比增长约8.3%,其中采暖负荷估计占总负荷的44.8%。
国网北京电力设备部配网处处长王志勇表示,气温进一步下降是用电负荷突破冬季历史极值的主要原因。12月15日,北京的最低气温降至-10.6℃,创入冬以来的新低,导致取暖负荷大幅上升,高峰时段取暖负荷占比约为41.11%。北京市多个地区用电负荷均突破了冬季历史记录。预计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北京电网的用电负荷仍将维持高位。
为了确保冬季电网稳定运行,自11月9日起,国网北京电力启动了迎峰度冬值守模式,并在全市部署了258支抢修队伍,包括2500多名抢修人员、650多辆抢修车以及125辆发电车,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此外,国网北京电力已经启动了冬季大负荷预警Ⅲ级应急响应。
北京“煤改电”用户增至130万户,无人机等加入供电保障
今年冬季,北京地区的供暖保障用户数量显著增加,“煤改电”用户数量达到了130万户,“煤改气”、小区壁挂炉居民、供热站等供暖用户也被纳入重点供电保障范围。
随着山区“煤改电”改造的不断推进,恶劣天气造成的停电问题使得供电抢修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国网北京电力针对407座重点变电站、1691条带有“煤改电”用户和其他2737条带有市政、分户供暖的配电线路进行了隐患排查和整治。
在房山区窦店村的一处输电线路旁,房山供电公司运检部的无人机操作员于蓬勃利用遥控器控制无人机自主巡检。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实时传输至后台管理系统,这种巡检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更精确地发现异物挂载等安全隐患。
与传统的人工巡检相比,无人机自主巡检更为迅速高效,不受地形限制。例如,人工巡检一公里的输电线路大约需要40分钟,而无人机只需10分钟即可完成。无人机一天可以巡检二三十公里。
国网北京电力设备部专工赵留学表示,该公司正在加快数据采集和航线规划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约70%的线路点云建模任务,预计明年北京地区35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将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
此外,移动式车载直流融冰车、除冰工具等设备也已部署在易结冰的重点区域,一旦发现线路或铁塔存在严重覆冰情况,应急队伍将立即开展除雪融冰工作。
市民便捷购电指南
市民可以选择前往国网北京电力在全市的147个营业网点和14984个代售点进行线下购电,也可以通过“网上国网”APP、“电e宝”APP、电费充值卡、微信、支付宝、自动缴费终端等多种渠道进行线上购电。
如果市民因未及时购电导致停电,可以通过拨打24小时供电服务热线95598或使用“网上国网”APP申请应急送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