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QM-147G无人机:曾延续入侵我国,被先后打下17架
作者头像
  • 石平
  • 2021-01-12 12:17:18 0

进入上世纪50年代以后,美军侦察机频繁侵入我国领空,企图窃取我国军事机密。然而,在我军歼击机和地空导弹部队的拦截下,美军侦察机遭受了重大损失。因此,到了上世纪60年代,美军决定采取一种成本较低且政治风险较小的方法来窥探我国,这就是利用无人机进行侦察。

1964年11月15日,美军的一架BQM-147G无人侦察机秘密进入我国雷州半岛上空执行侦察任务。面对这架“不速之客”,我军人员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在同年8月底,美军就已经用同一型号的无人侦察机入侵我国海南岛进行侦察活动。这种无人侦察机的灵活性极高,当时我军对其并不熟悉,所以初期的拦截行动未能奏效。

10月13日,另一架BQM-147G无人侦察机再次入侵雷州半岛,我军空1师立即派出一架歼-6战斗机进行拦截。飞行员在1.6万米高空发现了目标并迅速展开攻击。但由于此前没有拦截过这类小型无人侦察机的经验,几次攻击都未成功。为了尽快击落这架无人机,一位飞行员尝试直接撞击,但因高度已接近歼-6的极限,加上高空空气稀薄导致动力不足,最终导致战机失控并迫使飞行员跳伞。这次失败不仅没有击落无人机,反而损失了一架战斗机,士气受到了打击。

此后,我军针对BQM-147G无人侦察机的特点进行了战术调整。该无人机重量轻、飞行高度高、不需要从机场起飞,而是挂载在运输机机翼下方随时释放,具有极高的灵活性。我军简化指挥和保障人员,多次进行针对无人机的拦截演练,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在这样的准备下,等待BQM-147G无人机的将是严密的防御网络。

12月左右,空军第一师中队长徐守旧驾驶一架歼-6紧急升空,在地面引导人员的帮助下,这架歼-6进入了无人机的航线,准备在半路将其拦截。12时30分左右,歼-6发现了入侵的BQM-147G无人机,并在1.7万米的高度上连续开火,从1500米的距离一直打到140米的距离,最终将这架无人机击落。这是我军首次击落入侵领空的无人侦察机,相关人员也因此受到表彰。

BQM-147G无人侦察机属于美军BQM-34“火蜂”无人机家族的一员,最初是作为靶机研发的。1951年,这款无人机完成了滑翔试飞,并随后进行了带动力试飞。作为一款用于测试武器性能的靶机,它需要具备出色的飞行性能。因此,这款无人机可以以0.9马赫的速度飞行,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即使在失控状态下,也能依靠多普勒导航雷达和程序控制系统按预定程序飞行。据说在美军内部,连F-4战斗机加“麻雀”空空导弹的组合有时也无法击落BQM-34无人机。

BQM-147G无人侦察机的最大飞行高度为1.83万米,最大航程为3000公里,最长滞空时间为4小时25分钟。机上配备了一台HR-233型号相机,可以通过DC-130运输机进行部署,并通过伞降回收后重复使用,具有很高的性价比。美军将其作为一种廉价的侦察设备使用。尽管在11月15日首次被击落后,美军并未收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从1964年11月15日到1969年10月28日,短短五年间,我军共击落了17架入侵我国领空的美军无人侦察机,其中航空兵部队击落了14架,地空导弹部队击落了3架。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1架。我军总结出的经验是:通过精确的雷达制导和目标航线锁定,只要克服了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高度限制,就能有效击落这些美军无人侦察机。

如今,在我国军事博物馆内,静静地陈列着一架全身漆黑的BQM-147无人侦察机残骸,向游客们诉说着这段历史。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石平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人机美国打下入侵延续先后我国BQM147
    下一篇